第230章 回津前的安排(第2页)

 “老板,这是?”老林问道。

 “米。”

 “怎么会是这种颜色?”

 “因为这个品种的水稻就是这个颜色。”曹子建答道。

 “曹公子,我能问个问题吗?”老林开口道。

 “问。”

 “这年头,种植粮食是纯亏本买卖,您此举是为何呢?”老林问道。

 曹子建明白,老林口中的亏本,并不是说粮食卖不上价,而是因为,哪怕你丰收了,粮食也不全都是你的,你还得交田赋税。

 华国,作为农业大国,田赋税是民国地方政府最主要的税收来源。

 基本能占到整个财政收入的50%左右。

 这田赋税在这会,其实还不算特别夸张,但是,这税可不是一年一交,而是要提前几年交,名曰预征田赋。

 至于为什么要提前收,因为打仗需要用到钱。

 大清亡了以后,大小军阀遍地。

 一个北洋政府还能分出三个派系,每个派系还能再细分。

 就跟套娃似的,都需要军饷。

 所以这田赋税收个三五年属于正常,有些比较狠的军阀,收的田赋税甚至超过当地农民一年的总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某个地区的大帅被打跑,那前面收的税就不认,又得重新来。

 不仅如此,交了田赋方面的税,还远远不够。

 因为田赋的税钱,还不够那些老爷们花的。

 所以还要交各种附加税。

 也叫捐,苛捐杂税的捐。

 怎么收,收多少,全看老爷们的心情。

 不过关于这些税的前提,那都是建立在良田上。

 至于荒地,当地政府就鲜少管辖。

 毕竟没人种,谁给你交钱?

 “因为...”曹子建想了一下,开口道:“我想让你们都吃得起饭,吃得饱饭。”

 “什么?”老林闻言,身体一震。

 眼睛瞪得像铜铃一般,看向曹子建。

 因为这理想,太过远大了。

 “开玩笑呢。”曹子建摆手道:“走,先带你去以后要种植的那片土地看看。”

 老林清楚,虎头沟附近是没有能种植农作物的良田。

 所以下意识的以为曹子建要带他去看的地方很远,这就道:“老板,麻烦你等我一下,我回家先让人照看一下小女。”

 “不用这么麻烦,就在附近,半个小时就能回来。”曹子建开口道。

 “这附近有能种植农作物的良田?”老林露出浓浓的疑惑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