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王献之的破体一笔书能力(第2页)

 

 这幅法帖上有着六枚收藏印。
 

 分别是“贾似道印”、“似道”、“秋壑”、“秋壑珍玩”、“悦生”葫芦印及“长”字朱文大印。
 

 全部出自一人之手。
 

 宋代大臣贾似道。
 

 贾似道收藏过的珍品众多。
 

 包括晋代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欧阳询的《梦奠帖》、颜真卿的《告帖》、展子虔的《游春图》等等。
 

 在这众多珍贵的书画中,贾似道最用心保存的就是王献之的《洛神赋》。
 

 因为古代对于纸张的保存技术不够高超。
 

 导致王献之《洛神赋》到唐宋时期,就已经出现残缺。
 

 当时贾似道得到了只剩下九行的《洛神赋》。
 

 通过不断地寻找,意外地买到残缺的四行。
 

 于是命人将两张纸合在一起,组成一卷13行。
 

 之后为了能让其长期保存,贾似道将十三行《洛神赋》刻到了偏玉质地的石板上。
 

 于是便有了流传至今的“玉版十三行”。
 

 “好你个贾似道,遇到喜欢的,也不用跟乾隆一样,盖这么多章吧。”曹子建看着那六枚收藏印,忍不住吐槽了起来。
 

 一件书画作品,盖的收藏印章越多,说明藏家对这幅书画越是喜欢。
 

 就好比乾隆,在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上,光印章就盖了八十多枚。
 

 题字更是举不胜数。
 

 原本《快雪时晴帖》仅仅只有二十八个字。
 

 硬生生被乾隆整成了六米长的长卷。
 

 但收藏印再多,并不能当做这幅书法就是真迹的证明。
 

 因为收藏印只是代表这件书画作品的流传经过情况,即所谓的流传有序而已。
 

 要知道,乾隆这样的皇帝还将赝品《富春山居图》当做真迹来疯狂盖章和题跋呢。
 

 不过,曹子建有储物戒指,他马上就能知道答案了。
 

 收拾了一下心情,曹子建盯着面前的法帖,心念一动。
 

 【叮,储物戒指检测到宿主存入一件王献之《适奉贴》。】
 

 【恭喜宿主,获得王献之破体一笔书能力。】
 

 “居然是破体一笔书。”曹子建双眸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