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合作对象(第3页)

 

 “机缘巧合之下,认识了一个做眼镜的老师傅。”
 

 “老师傅见我聪慧,遂起了收我为关门弟子的心。”
 

 “我也想着技多不压身,就跟着老师傅学习了一段时间。”
 

 “哪曾想,我在这一行极有天赋,短短半年不到的时间,便掌握了七七八八。”
 

 “前段时间,就开始自己研发眼镜,谁知道,还真让我生产了出来。”
 

 对于曹子建的这番话,张好好并没有过多怀疑。
 

 因为苏州算得上是华国眼镜的发源地了。
 

 至1735年,就已经出现了专门生产眼镜的手工作坊。
 

 “怕你觉得我在胡诌,我特地将我制作的眼镜带来给你看看。”曹子建说着,便是将事先准备好的眼镜从口袋里取了出来。
 

 望着面前这副小众而又别致的眼镜,张好好双眸一亮。
 

 随即拿在手上仔细端详了起来。
 

 “小比例圆框设计,传递出温和儒雅的气质。”
 

 “春风化雨,诲人不倦,如此典雅的造型,与知识分子的书生气质相得益彰。”
 

 “书生气,国潮风,这是借古通今的手段,把民国风格,完美的呈现了出来。”
 

 “好阿,好阿。”
 

 听着张好好的评价,曹子建淡笑道:“评价这么高嘛?”
 

 “不高,一点都不高。”张好好开口道:“起码在我见过的所有的眼镜中,这种样式的眼镜,绝对算得上史无前例。”
 

 “那如果这副眼镜给你定价,你觉得卖多少一副合适呢?”曹子建问道。
 

 而后忽然想到了什么,继续补充道。
 

 “对了,这眼镜还有矫正视力的作用。”
 

 “还能矫正视力。”张好好自语了一句。
 

 毕竟在西方光学玻璃眼镜传入华国之前,国内的眼镜大部分是保护眼睛的水晶平光镜,茶晶、墨晶等遮阳镜和能够放大的老花镜。
 

 很少有能够矫正视力的近视镜。
 

 “按照那些洋行出售眼镜的价格,像这种眼镜我觉得最少也得30大洋一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