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5章 进温家(第2页)
温昌智同样毫无怨言,侄儿们科举顺遂,于安哥儿在官场立足也大有裨益。
唯有小刘氏对此颇有微词,心中暗自嘀咕:“大哥本就是进士,自己儿子要考,何苦拉上隔房的叔叔帮忙?"”
但温老爷的命令小刘氏不敢违抗,只能每当温昌智从书房回到后院,忍不住抱怨几句。
书房内油灯明明灭灭,却照不亮温老爷几人眉间的阴云。
他们看着正埋头苦读的温英文后颈,将少年脊背压得愈发佝偻。
这孩子能中举人已是祖坟冒青烟。温老爷再是不想承认,也不得不认命。
温英文的天赋的确有限,以如今的功名已是他凭着苦读的劲儿换来的结果。
可举人之后,可不是靠着苦读便能顺利安稳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温老爷前几年也想着让温英文举人谋官,凭他现在的能力,定能谋个好地方。
偏生温英文性子倔,非要往科举路上撞,一定要考中会试。
温老爷见他如此坚持,但他多年坚持最后也未继续阻拦,毕竟家中不缺当官的人。
温昌柏自然盼着儿子能考取进士,哪怕是同进士出身,也比举人好些,日后仕途更有前途。
温昌柏深知科举出身的分量之重,当年殿试他差一点成三甲,捞得个同进士功名。
还要最终是二甲进士出身,即便名次不高,却也凭着这身份在官场站稳脚跟。
这些年周旋六部,多少棘手差事因着“进士出身”才得以顺利推进。
反观那些是同进士出身的同窗,仕途远比他坎坷。
更何况自己背后还有担任吏部侍郎的父亲撑腰,即便如此,升迁之路仍布满荆棘,可想而知,若无这层出身,旁人的仕途又该是何等艰难。
然而温英文的天资着实有限,这么多年过去,同辈的文英安早已外放游历归来,可他还在为进士功名奔波,两人差距一目了然。
此次教导温英文备战会试时,三人发现他想要考中实在困难,这才皆面色凝重。
温老爷甚至都凭借自己吏部侍郎的身份,去请几位大儒指点,为温英文争取些助力。
但他们心里清楚,科考到了举人这个阶段,家族能给予的帮助极为有限,再往上全凭个人本事。
想到此处,三人不禁又感慨起一个人,那便是江恒。
那少年年纪轻轻就中进士,即便名次不高,也实属不易,这般天赋旁人难以企及。
若江家当时不着急,让江恒再沉淀些时日,说不定能在殿试中拿下一甲的好名次。
近来崔氏整日眉头深锁,心中烦闷。眼瞅着会试在即,文哥儿虽执意赴考,可他资质平平,中榜希望渺茫。
崔氏思来想去,有些可惜珹哥儿和衡哥儿今年考不了。
毕竟家中都说,今年是个难得的好机会。
温英衡去年乡试折戟,至今仍是秀才身份,至于温英珹不过考中个名次不高的举人。
温老爷说这孩子年纪尚小,还需潜心沉淀学习,不应操之过急,因此压根没打算让他参加此次会试。
况且全家都盼着温英珹能一鸣惊人,在科举中拔得头筹,如此一来,日后与襄阳伯府议亲时,温家也更有颜面。
崔氏虽满心不甘,却也只能作罢。
此后,她常常在院中一想到这千载难逢的春闱机会,便忍不住频频叹息,做什么事都心不在焉,满心都是遗憾与不甘。
内室里,崔氏正出神,忽听得门环轻响,韩妈妈掀帘而入,她这才如梦初醒,目光殷切地迎上去:“可都送去了?老爷、大爷、二爷他们可都一并用了?”
韩妈妈忙不迭点头,“老奴送去时,特意说的大奶奶让厨房加了几道菜,添了参汤 说是给爷们儿添些精气神,补补身子。”
崔氏闻言微微颔首,随即又幽幽叹了口气,眉间愁绪更浓。
韩妈妈最是懂她心思,连忙宽慰道:“大奶奶放宽心,二少爷年轻着呢,今年不中还有明年。如今他成了家,安安稳稳在家温书便是。老爷也说了,文家不缺这一官半职。”
崔氏轻轻摇头:"你不明白,多一个进士出身,温家在京中便多一分体面。日后几个哥儿姐儿议亲,底气也足些。再说...”她声音陡然发涩,“文哥儿那孩子性子倔,若总考不中,我怕他,伤了心气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