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7章 问,题(第2页)
起初,温家众人得知温以缇收了个弟子之事,不过是漫不经心地点头敷衍。
毕竟温以缇年纪与周小勇相差无几,在不过是同龄人之间的互相帮衬罢了。
即便崔氏曾特意提及,男人们也只并未真正上心。
直到此刻,见周小勇谈及恩师,眸光中满是敬重,言辞间更是字字恳切,方才意识到这份师徒情谊的分量。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孩子倒是将这话刻进骨子里了,能得如此赤诚相待,二丫头这师父当得值了。
温昌柏微微点头,眼中露出赞赏之色:“治学之道,贵在坚持。若有疑难之这些日子,多多同珹哥儿他们交流,我们也会替二丫头好好教导你。”
周小勇听闻身旁人,眸光下意识扫向温昌柏。垂眸的刹那,眼底飞快掠过一抹古怪之色。他知道这是大人的父亲,可又同他所听闻的和想象中的,又有所不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过转瞬,他便敛去眼底情绪,恭敬地颔首行礼,将那份意外妥帖藏进拘谨的笑意里。
温老爷端起茶盏轻抿一口,浑浊的目光突然锐利如鹰:“周生既志在会试,可知《礼记·王制》中'关市讥而不征',若放于当下漕运关税之争,当如何解?”
温英珹听后身子不自觉坐直,温英文则是开始思索起来。
周小勇定了定神,随即拱手道:“古之'讥而不征',意在轻税便民、畅通货殖。然今时漕运乃国之命脉,若全然无税,恐难支河道修缮、漕军粮饷。依学生愚见,可用“市舶司”之制,设卡稽查违禁之物,对民生刚需货物轻征薄税,既保商贾流通,又充盈国库。”
待周小勇以作答完后,温老爷将茶盏搁在案上,面容浮现笑意。
忽而话锋一转,目光如炬地扫向温英珹与温英文二人:“你们二人又作何解?”
温英珹率先起身,朗声道:“孙儿以为,当以《汉书·食货志》为据,推行'平准漕运'之策。设立官营漕运监署,统管物资定价与运输,既保商贾获利,又能从中抽税充实国库。再效仿王安石青苗法,对中小商户提供低息漕运贷款,如此可解漕帮垄断之弊!”
温英文则起身时动作舒缓,声音沉稳如琢玉:“祖父,孙儿认为当从《周礼·地官》'以泉府同货而敛赊'中寻思路。可将漕运关税分为'常税'与'特税'——日常通行征薄税,遇灾年或战事则暂停征税。同时设立漕运仓储,丰年储粮、荒年赈济,如此方能兼顾国用与民生。”
温老爷大笑:“一个剑走偏锋,一个守正出奇,倒比周生的答案更多几分新意!”
厅内顿时响起一片轻笑,几个少年对视一眼,目光中已没了初见时的拘谨。
随后,温老爷眸光在三人之间逡巡,“周生以古制为引,贯通今政,这份融汇典籍的巧思难得。”
他顿了顿,“只是漕运牵涉漕帮、商贾多方势力,对策中少了制衡之法,若能补上,设漕运御史台,严查官商勾结,才算周全。”
转向温英珹时,他忽而展眉笑道:“你这平准漕运之策,倒有几分桑弘羊的魄力。
话锋陡然一转,点向少年鼻尖,“但官营过甚易生腐败,若不辅以允许民间参股、公开账目,怕是要重蹈覆辙。莫要只顾着挥剑破局,却忘了守好剑柄。”
最后看向温英文,老爷子眼中满是赞许:“将《周礼》泉府之制拆解重组,又引入仓储调剂,这份稳扎稳打的治学功夫,倒像是老夫年轻的时候。”
他抬手捋须,神色转为凝重,“只是税目分设虽精妙,却忽略了执行成本。州县官吏若借机增设杂税,岂不是本末倒置?当添上限定征税名目、严惩苛捐的条款。”
说罢,他环视三人,长叹道:“治学如治水,既要敢开新河,也要善守堤坝。你们三人若能取长补短,何愁春闱不捷!”
三人立即齐声应道:“是,学生谨记!”
“孙儿谨记。”
不得不承认,温老爷仅仅点拨一句,便让周小勇学到许多。
甚至他用余光看了一下两边的兄弟,二人的见解各有各的优势,温英珹锋芒毕露如出鞘之剑,温英文沉稳周全似老匠琢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