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6章 争议(第2页)

 可谁能料到,风波并未就此平息。

 那些曾试图找温以缇和温家麻烦的官员子弟,竟莫名其妙地被调离原职,被打发到一些冷清的官位,甚至还遭到了降职处罚。

 那几户人家,其族中子弟的仕途之路瞬间布满荆棘。无论是已有功名在身、志在青云者。

 还是下面连带关系的,那些寒窗苦读、意图谋官的门下学子,皆在科举选拔、官途升迁中屡遭阻碍。

 前程,却似被无形的巨网层层笼罩,每前进一步都举步维艰。

 温老爷出手了!这位平日里低调内敛、从不与人争斗的礼部侍郎,此番雷霆手段,让众人惊恐不已。

 他们纷纷上门示好,却都被温家拒之门外。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只是眼下,那些曾暗中使绊子的人家,逐渐察觉到异样。

 家中子弟和门下学子,已有功名在身的,受到了影响。

 评绩也好,调动也罢,甚至是升迁,都如石沉大海般没了音讯。

 他们才如梦初醒,惊觉这一切皆是温老爷暗中出手。

 从那以后,温以缇的名字愈发频繁地出现在众人的谈论之中,尤其是在官宦人家的女子圈子里,无论是谁家夫人、太太、奶奶还是未出阁的姑娘,都对她赞不绝口。

 许多女子将温以缇视为榜样,敬佩她巾帼不让须眉,能与男子并肩站立在朝堂之上。

 当然,尽管温以缇声名鹊起,但仍有守旧势力对她横加指责。

 那些自诩“诗礼传家”的老派门第,搬出“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的三从四德古训,斥责她抛头露面有失体统,直呼其“德不配位”。

 可随着温家在朝中根基愈发稳固,温以缇风头正劲,圣眷正浓。

 这类非议声渐渐成了孤掌难鸣。

 祸从口出,大家生怕触怒温家招致报复,只能将不满咽回肚里。

 彼时大庆虽风气较前朝开放,女子外出不必头戴帷帽遮面,但礼教束缚仍无处不在。

 而温以缇以女官身份登上朝堂,这一破天荒的变革,让京城上下对女子教育的态度悄然生变。

 不少人家开始盘算,除了教女儿识字明理,是否该让她们涉猎更多学问,以备日后能像温以缇那般,在更广阔的天地施展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