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阴风晦冥,恶贯祸盈(第2页)

 马自强听了同僚的话,手上的动作一停。

 他抬头看了一眼诸大绶,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端甫或许还不知道。”

 “在陛下让内阁诸辅臣去承光殿议事之前,先见了掌宗人府事驸马都尉邬景和。”

 他作为张四维的儿女亲家,晋党中坚,消息比诸大绶自然灵通不少。

 诸大绶一怔:“邬景和?”

 话一出口,他立马后知后觉!

 掌宗人府事!湖广的事,皇帝却把宗人府叫去,必然不是无的放矢!

 这是真有瓜葛,还是单纯要往这个方向牵连!?

 马自强点了点头:“所以,造反这种罪,过了这个村,或许就没这个店了,这位陛下,心黑着呢!”

 他心在晋党,不在局中,反而看得更清楚。

 罪名的定性,是表态用的。

 而湖广值得皇帝和内阁这般表态的人物可不多。

 士绅、武夫,甚至轮不到罗织罪名的地步,无论是群盗,还是造反,都没什么区别。

 反而是封疆大吏、以及宗人府上挂号的某些人,才值得一上来就表态,不留回旋的余地。

 诸大绶若有所思。

 正在这时,一名小吏敲开了房门。

 见两位侍郎都在,正好省了一趟,开口说道:“二位部堂,陛下召顺天府尹孙一正入宫了。”

 两人齐齐一惊,互相对视了一眼。

 ……

 从午门进入皇宫,距离西苑有好长一段距离。

 孙一正跟在李进身后,扭头看了看周围。

 见得四下无人,才从袖中掏出一锭黄金,贴近李进,将黄金往李进袖子里塞。

 “公公,孙某不让您为难,您且告诉我,陛下召见是所为何事便是。”

 内臣领着锦衣卫的人上门,直接半强迫式地将他领进宫,换谁来能不惶恐?

 最令人提心吊胆的,还是不知道究竟什么缘故!

 贪腐?

 不是说万历元年以前的事既往不咎吗?

 后来虽然又小拿了一些,但也不至于大动干戈。

 或者被弹劾了?

 那也应该是让他上书乞罢,而不是召他入宫啊。

 别是给他送礼的湖广贵人,真与此事有牵扯吧……

 想到此节,孙一正更是忍不住自己吓自己。

 心想现在要是能花点碎银,买个心里踏实也是好的。

 这才一个劲将金锭往面前这太监手里塞。

 在李进悄悄将金锭收入袖中之后,孙一正终于是长出一口气。

 果然,没有不贪财的太监。

 他悄声问道:“公公,陛下召我入宫,究竟什么缘故?”

 正当他以为李进要跟他交头接耳的时候,只见李进快步往前,跟他拉开了一段距离。

 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

 孙一正一愣,旋即反应过来。

 狗太监,好胆!

 自己这个顺天府尹,好歹也是小九卿!竟然这样诓骗自己!

 孙一正心中暗恨,但这个节骨眼却也无可奈何。

 被诓骗的怒意再加上皇帝心意未卜的忧虑,更让孙一正烦躁难安。

 在这种煎熬的心情下,孙一正跟着李进一路来到了承光殿。

 刚被李进领着走进承光殿,还未看到人,就能听到皇帝稚嫩却洪亮的声音。

 “朕将大政托付给了内阁,此事自然也不例外,诸卿直接荐人吧。”

 孙一正放缓了脚步,悄悄抬起头看了一眼。

 只见皇帝身着常服,正背对重臣,摆弄个屏风。

 三位内阁辅臣,以及代杨博签署内阁事务的礼部尚书张四维,站成一排,正对着皇帝,躬身揖礼。

 旁边还有值万寿宫中书舍人郑宗学,奋笔疾书。

 翰林院检讨沈鲤,正在屋内默默摆弄奏疏。

 孙一正被太监嘱咐站在末尾,便径直离去,颇让人有些手足无措。

 殿内众人也并未理会孙一正,连投来多余的目光都欠奉。

 只听张居正沉声道:“可升湖广副使徐学谟,为湖广右布政使。”

 孙一正埋着头,看着张居正的背影,他倒是知道,徐学谟是受了张居正的提拔,才复起到湖广按察司。

 以至于在这场风暴中也没被怀疑,置身事外。

 只不过,这样轻易置身事外也就是罢了,还加官进爵,未免也太过分了。

 心中冷哼一声。

 当初他也是区区参议,为了从升官,捐出了数万白银,私下送了十万,才得了杨博青眼,提拔为参政。

 那份“三晋士民,各捐财力,修筑城池堡寨六百馀座”的表彰,他还挂在家里大堂上呢。

 如今这么轻易就扔出去一个布政使,也不知道徐学谟送了张居正多少。

 他正估摸着布政使的价格,又听到次辅高仪开口道:“湖广巡抚,不妨由梁梦龙为之。”

 孙一正再度心底鄙夷这些内阁辅臣。

 梁梦龙如今是河南巡抚,此前就说,要以海运升俸一级,距离封疆总督,乃至步入中枢也就差半步了。

 如今多半是没送钱,又被扔去了湖广,踩这个雷。

 届时得罪了太多人,还能不能再进一步就不好说了。

 孙一正胡思乱想,并非无因。

 他只能用这种方式来消减他的烦躁,因为一旦停止思考,就忍不住要被巨大的不安淹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