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和平赎买,凭山负海(第2页)

 本朝可不似前朝,前唐那种宣麻拜相、出镇一方的宗室,只能在梦里!

 士、农、工、商,一样都不能沾染。

 其中商业虽然没有前三者管得那么严苛,但也少有宗室敢碰。

 此前有宗室实在揭不开锅了,想去摆摊卖鞋,都不被允许——皇帝一边表示同情,一边勒令地方严加看管。

 不安好心的礼部官吏,还会阴恻恻说一句,想学刘皇叔,是不是觉得大明朝快不行了?

 乃至于各县君、乡君学了女工,想织绣变卖,都只能偷偷摸摸假托府上下人。

 各藩数次陈情,都过不了礼部那一关,什么“祖宗之法不可变”,三岁细娃都耳熟能详了。

 就这种情况下,皇帝说要开放商禁!?

 他们老朱家还有这种好圣君!?

 朱蕴桦难以置信。

 邬景和将众人的表现扫在眼里,不紧不慢点了点头,再度确认了方才所言。

 但,他却又补充道:“不过……只能从事实业!”

 岳阳王府宗亲面面相觑。

 朱蕴桦急不可耐,连忙追问道:“宗正,何为实业?”

 邬景和回忆了一番皇帝的嘱托,耐心解释道:“棉布加工、丝织、成衣、碾米、榨油、纸张、印刷、草编、砖瓦石灰等等,有实物产出的,都算实业。”

 “至于什么当铺、钱庄、贩盐、漕运,统统不许染指。”

 “具体,孙公公会有个详细名目,给到你们。”

 不少人露出喜色。

 他们无心管此事什么影响,或者有哪些人反对,哪些人弹劾,反正,总算能够织鞋贩履了!

 也有人愁眉苦脸。

 毕竟,不是谁都有份手艺在身上的。

 倒是朱蕴桦看得稍远些,忍不住问道:“宗正,是只能自为之,还是可以盘个作坊,群策群力?”

 邬景和意外地看了这小辈一眼,天赋还挺不错。

 这一句句问的,他都险些以为是自己的托了。

 他终于露出一丝笑意:“自然是都可以。”

 “除此之外,还有……”

 邬景和环顾众人一圈,又看向孙隆,点头示意他来说。

 孙隆连忙出列,接过话头:“如驸马爷所言,汝等还有两个选择。”

 “王府的田庄产业收归内廷,也不是将其变卖,或是放着任其荒芜了去。”

 “内廷接手后,也会取之于王府,用之于王府——成立王府商行,兴办些实业。”

 “诸位要么受雇于商行,受些差遣,领份禄银。”

 “要么,府上前期支持些,让诸位自个儿出去打拼,亏损全部自负,盈利上交三分。”

 话音一落,一干没封号的宗室当即再度叩首:“陛下圣德!陛下圣德!”

 大家都是朱家人,谁不想生来就做人上人?

 再不济,做个纨绔子弟也心满意足了。

 如今混得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上个冬日还在哀叹,狐裘不暖锦衾薄,前些天方入夏,又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这种境况下,能有个混吃等死的盼头,就是天大的恩典了。

 更何况还是涉嫌谋逆大案的节骨眼上!

 竟然是收归王府产业、惩戒直系宗室,最后施恩落到他们头上了!

 朱英琰死得好啊!

 往日就是这些直系们耀武扬威,将王府一应好处都霸占了去,一口汤都不分出来。

 如今收归皇帝,好歹能闻闻味儿了。

 好歹是一视同仁了不是。

 几位有封号的宗室慢上半拍,也赶紧下拜。

 不知心中作何感想。

 朱蕴桦则埋头沉思,这王府,不就成王商了?

 不过……难怪这些钦差要找各大王府的麻烦。

 不如此,又如何名正言顺将王府产业充公,收买他们这些底层宗室?

 只有将那些直系宗亲们收拾得服服帖帖,各大王府,才能改制成皇有商行啊!

 好圣君啊!

 朱蕴桦默默想到,这样的话,他出去单干,是不是也算个掌柜?

 应该能赚不少吧……他已经好久没换新衣服了。

 ……

 有人唱红脸,自然就要有人唱白脸。

 无论是将王府产业收归皇有,还是对底层宗室施恩,总要让上面的亲王、郡王们听话才行。

 可惜,东安王并不是一个听话的角色。

 朱显梡毕竟郡王身份,被领到巡抚衙门后,也没人故意为难他,只将他带到一处干净敞亮的侧厅。

 他一身养气功夫到位,只老神在在坐在椅子上,受下明里暗里的目光。

 直到海瑞拿着卷宗,从外走了进来,朱显梡才缓缓睁开眼睛。

 后者镇定自若:“天使亲唤,本王二话不说,便随海御史来了巡抚衙门,却是还未问过天使,本王究竟所犯何事?”

 自己事情做得干净,这些钦差至多也就捕风捉影一番。

 没什么好急的。

 再者说……

 等荆王府一出事,他不信这些钦差还敢这样肆无忌惮地凌辱他们这些郡王。

 就不怕挑起天下震荡吗?

 海瑞坐在朱显梡对面,翻开卷宗,转了个面,放在了朱显梡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