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少历年所,围炉共火(第3页)

 “武冈王想跟求见陛下,说当初楚王之死有内情,他要禀报。”

 说罢,他小心翼翼观察着皇帝的神色。

 这种理由,真假都无所谓,主要看皇帝想不想见。

 朱翊钧失笑,摆了摆手:“说说科举的事罢。”

 这模样,显然懒得见了。

 马自强连忙低下头应声。

 “节后,也就二十日的时间就会试了,准备的时间不多了,科场、试题如何了?”

 马自强没回话,一旁的朱衡开口了:“陛下,礼科都给事中朱南雍上奏称考场狭窄,应该加以扩建。”

 “本部主事杨松、胡绪、张大器会同巡城御史黄家栋亲自到贡院测量号房的规制与尺寸,确实需要重新建造。”

 “工部拟定后日便动工,用钱粮照事例,本部六分,顺天府四分支给,争取元宵左右修缮完毕。”

 考前一个月修考场是吧?早干什么去了?

 这都考了多少年了。

 朱翊钧只好委婉提醒一句:“下次尽量不要在年关加班。”

 马自强不动声色将本部的事情接回来,开口道:“陛下,今科会试报名举子有八千三百二十四人。”

 “其中经过本部、本科核查,有二千七百人年岁造假。”

 “如何处置,还请陛下示下。”

 不让人考试肯定是不可能的,毕竟这么多人呢。

 哪怕一成跑去给鞑靼女真出谋划策,那也是泼天大祸啊。

 所以这事,还是得让皇帝开口。

 但朱翊钧这时候也没轻易接过这个烫手山芋,反而神色莫名道:“此事乃是吴中行、赵用贤、李得佑等人所揭发。”

 “朕若是处置重了,有失仁德。”

 “而若是处置轻了,又唯恐他们不忿。”

 “这样罢,以后每届会试提前申明,伪作年岁者不予会试。至于今科……礼部就不要问朕了,还是尊重那几位直臣的意见吧。”

 马自强一噎,皇帝比自己还会踢蹴鞠啊。

 他默默拱手,应承了下来。

 朱翊钧看了一眼申时行,吏部应当没什么事了。

 考成法的事情作为重点,先前已经商讨过了,明年推行到哪几个布政司,也已经定下来了。

 似乎也没什么工作需要部署。

 朱翊钧直接略过了申时行,看了一眼外面的天色,站起身来,朝十三名重臣笑道:“诸卿,一同行个午膳如何?”

 开了一上午会,皇帝也饿了。

 正在这时,整场没说话的吕调阳突然起身行礼,开口道:“陛下邀臣参食分膳,臣等自然喜不自胜。”

 “不过臣这里,还有一事。”

 朱翊钧刚刚站起来,要走下御阶活动筋骨,闻言不由停下脚步,朝吕调阳看去。

 “吕卿但说无妨。”

 吕调阳看了首辅、次辅一眼。

 而后面色柔和地看向皇帝:“陛下,年关将近,何时正位乾清宫,是不是当给一个日子了?”

 朱翊钧一滞。

 面色为难,吞吞吐吐道:“先前不是说年后吗?”

 吕调阳看向班首的两人。

 高仪轻咳一声:“陛下,那便正月二十四日前,何如?”

 朝臣二十四日上班,皇帝正好搬回来做个表率。

 朱翊钧面有窘色,支支吾吾:“这个……正月,雪尚未化开……”

 这时候张居正终于看不下去了,神色竟然带上些许严厉,唤道:“陛下!”

 突如其来开口,弄得朱翊钧身子一抖。

 他叹了一口气,无奈妥协道:“过完年就搬,过完年就搬。”

 三名辅臣对视一眼,满意点了点头,朝皇帝齐齐行礼。

 而后几名辅臣这才开始说起漂亮话,皇帝睿智英明,这一年成绩斐然,国朝中兴有望云云。

 皇帝勉强地笑了笑。

 马自强凑了过去,也跟着夸耀起皇帝来。

 内臣见状,这才就着两张长桌,收拾起来。

 众人都起身之际,只有朱衡还大马金刀坐在椅子上,嘴里念念有词。

 张瀚与陈吾德,折节替内臣收拾起桌案来,不时回望皇帝,悄悄凑近讨论着什么。

 石茂华格格不入,盯着王崇古的背影。

 葛守礼跟王国光不约而同走到殿门口,并肩站立,看起外间的雪景。

 今天还没说过话,宛如凑数的吏科都给事中严用和百无聊赖,将一切都看入眼中。

 不由摸了摸自己腹部,思绪翻飞,自己虽然有凑数的嫌疑,不过要是作幅画,未尝不能混个名声。

 名字都想到了,就叫,圣父跟他的十三大臣。

 申时行见被几名辅臣围在中间的皇帝钻了出来,正要行礼。

 只听皇帝路过他后背时,悄悄说道:“听闻你看中的小辈顾宪成兴办报纸要谏朕,都去孔家请人了。”

 申时行一惊,就要回话。

 但皇帝声如蚊讷,又留下一句话,便走开了。

 申时行回忆了片刻,才想起皇帝说的什么——做长辈的岂能不帮衬一二,拿出你吏部侍郎的跋扈,给孔家去信帮小辈站站台。

 申时行欲言又止,最后凝神沉思。

 大臣们先后落座,内臣们终于开始上菜。

 殿外的紫禁城被大雪覆盖,天寒地冻,银装素裹。

 殿内皇帝与群臣参食分膳,同舟共济,其乐融融。

 万历元年,就这样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