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君臣相见,殊深轸念(第2页)

 等笔墨干涸,便拿着出来,递给张宏:“就说朕翘首以待,请他入宫与朕参食分膳。”

 张宏小心接过。

 他不敢细看,躬身而退。

 朱翊钧看着张宏离去,似乎想起什么。

 又朝身侧的李进吩咐道:“让尚膳监翻一翻,世宗最后一日午膳是什么花样,今日就按那般做一顿。”

 李进立马猜到皇帝的用意,眼中划过一丝惊叹与慑服。

 小心翼翼地退了出去。

 ……

 不知谁放出来的消息。

 此时城门内的街道两旁,已然站满了人。

 摩肩接踵,垫着脚往城门外张望。

 民居若是有二层的,更是探出好几个脑袋往外看。

 周遭视野好些的酒楼,几乎被抢订一空。

 便在这时,城楼上,不知谁喊了一声:“来了!来了!”

 人群突然就三五吆喝起来。

 “海青天来了!”

 “看到了看到了!”

 突然之间,人声鼎沸,嘈杂盈天。

 一匹高头大马缓缓越过护城河,出现在了众人视野里。

 海瑞如今已然五十八岁高龄。

 舟车劳顿,神色止不住地倦怠。

 斑白的两鬓,以及纵横沟壑的脸,都透露出数不尽的风霜。

 他到了城门外,下马牵行,神色复杂地看着就在眼前的京城。

 彼时种种,再度复现在了眼前。

 从他遣散妻儿老母,死谏世宗,希冀世宗重新振作,扫除积弊。

 从他视死如归入狱,慷慨赴死,却听世宗将他看作比干,自语不愿做纣王。

 再到后来听闻世宗驾崩,他宛如丧父,悲痛欲绝。

 后来又是穆宗将他复起。

 桩桩件件,如同走马观花,一一复现。

 被穆宗放弃,致仕回海南之后,他从未想到,自己还有被复起的机会。

 京城,更是只在梦中出现。

 却没想到,如今又再度来到此地。

 巍巍城墙,大明中枢!

 想到八月初,随着起复圣旨一并送来的新帝手书,他便再度心情激荡。

 一拉缰绳,昂首阔步,走进了京城!

 随着海瑞入城。

 围观众人很快嘈杂起来。

 “海青天!”

 “终于又见到您老了!”

 “海青天入京了!”

 人群纷纷往前挤。

 若不是五城兵马司早早安排人看着,恐怕就要水泄不通了。

 海瑞抬头看向周遭众人,神情复杂。

 他为了不惹出事端,一路上从未说过自己身份。

 但一到了北直隶的范围后,走到哪里都被人夹道以迎。

 说不麻烦是假的,但这份满足感,也足令他泪目。

 他无奈,只能拱手回应。

 恰在这时,一阵马蹄声由远及近。

 张宏率人策马而来。

 见周围拥堵的人实在太多,无奈只能下马,挤开人群。

 高喊着:“海佥都御史!司礼监掌印张宏,代陛下亲迎!”

 随着一声声高呼,总算是拨开人群,来到海瑞面前。

 海瑞正要行礼。

 张宏一把将他扶助:“海佥都御史,不是口谕,是陛下关切您。”

 海瑞抿着嘴,还是坚持行礼。

 朝皇城的方向拜了下去。

 而后才起身:“恭听陛下圣谕。”

 张宏看着固执的海瑞,一时也忍不住有些佩服。

 缓缓开口道:“陛下说,您旅途劳累,不必急着去官署,可以稍微休歇几日,安顿一番再说。”

 吏部对于官员到任是有日期限制的。

 像海瑞这种对自我要求极高之人,一到地方,第一件事就是去官署上任。

 皇帝这才特意嘱咐。

 海瑞突然被这种细致入微的关切,弄得不太自在。

 一时手足无措,有些慌张地谢了恩。

 “陛下还说,您入京后没有落脚之地,可先去武清伯府上盘桓几日,陛下已经知会过武清伯了。”

 海瑞连连推辞:“臣自有去处,就不去叨扰国丈了。”

 张宏也不坚持。

 只示意身后小太监,将一张元书纸捧上。

 “海佥都御史,这是陛下手书,亲赠与您,邀您参食分膳。”

 海瑞一怔。

 旋即有些期盼,又有些紧张地接了过来。

 轻轻展开。

 只见上书几个大字,笔法稚嫩,却颇有些灵气。

 乃是: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往矣。

 海瑞突然没了动作,静静呆立在当场。

 过了好半晌。

 才抿了抿嘴,深吸一口气。

 面无表情点了点头:“张大珰前面带路。”

 海瑞说完这句后,便一言不发。

 只是拱手朝左右百姓回礼。

 默默跟在张宏身后。

 他为何这般急着赶来京城?

 自然不是盘桓区区官位。

 他都已然五十八了,妻儿尽死,身无余财,岂会贪图官位?

 这般急切地赶来,是因为,天子竟然手书与他,诚诚相邀!

 只言“扫除积弊,寸步难行,盼海卿援手”。

 短短几个字,几乎让他热泪盈眶。

 不只因为他海瑞被皇帝看重,而是,当今皇帝,竟然真的打算扫除积弊!

 他历经三朝。

 亲眼看着世宗皇帝,是如何从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变成一个寻仙问道,不顾天下的妙一飞元真君。

 彼时便有传闻。

 说是励精图治,寸步难行,以至于有宫女勒颈,火烧行宫。

 海瑞虽然不尽信,却也万分遗憾于一位明君死去,只剩一副道君躯壳。

 如今新帝亲口对他说扫除积弊,寸步难行,他又怎么能坐视?

 若非带着老母,须缓步慢行,他早就插着翅膀,飞来北直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