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暗潮涌动(第2页)
太原城内,李将军接到圣旨,望着那区区两万两白银,心中五味杂陈。将士们日夜期盼的军饷,竟是如此微薄。消息迅速在军营中传开,士兵们议论纷纷,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咱们出生入死,换来的却是这样的结果!”一名老兵愤愤不平地说道。
“朝廷这是把我们当什么了?难道我们的命就不值钱吗?”年轻士兵的声音中充满了不甘。
军营中,士气低落,对未来的
战事充满了忧虑。李将军望着这些跟随自己多年的兄弟,心中更是沉重。
另一边。
云起的心情格外愉悦,因为他即将与他的心腹、北蛮的摄政王科顿将军进行一场意义深远的对话。随着宫门缓缓开启,科顿将军踏着沉稳的步伐步入大殿,他身着一袭精致的北蛮战袍,上绣着象征勇猛的狼图腾,与殿内的华丽装饰形成鲜明对比,却又不失和谐。
叶云起从御座上站起身,面带微笑,迎向科顿:“科顿将军,多日未见,你依旧英姿飒爽,北蛮之事,多亏有你。”言语间,满是信任与赞赏。
科顿躬身行礼,声音洪亮而坚定:“多谢燕王殿下夸赞,微臣愧不敢当。北蛮之事,微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殿下厚望。”
两人落座后,叶云起轻抚着案上的地图,目光深邃:“科顿将军,你提及已掌控北蛮大部分军权,此等佳绩,实乃我燕国之幸。然则,本王以为,征服之地,非仅在于疆土之广,更在于人心之归。”
科顿闻言,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敬佩:“殿下高瞻远瞩,微臣佩服。确实,北蛮之地,部落众多,习俗各异,若强行征服,恐难以长久。微臣正有此意,欲借贸易与文化交流,逐步渗透,使北蛮百姓从心底认同燕国。”
叶云起满意地点了点头,继续说道:“正是如此,本王已命人筹备,加强与北蛮的贸易往来,不仅输出我燕国的丝绸、茶叶等物,更要将我燕国的诗词歌赋、礼仪文化带入北蛮,让北蛮的子民感受到我燕国的文明与繁荣。”
科顿将军补充道:“殿下英明,微臣已着手安排,鼓励北蛮部落的商队前往燕国交易,同时,也在北蛮各地设立学堂,教授燕国文字与礼仪,相信不久之后,北蛮将不再是蛮荒之地,而是与我燕国紧密相连的兄弟之邦。”
话题一转,叶云起轻描淡写地提及了驻军之事:“此外,本王已决定派遣一支精锐部队,驻扎于北蛮边境,一来保护商路安全,二来也是为了支持新任北蛮王察哈尔,确保他的王位稳固。”
科顿闻言,神色微变,但很快恢复平静:“殿下此举,实乃高瞻远瞩。察哈尔新王登基,根基未稳,确需外力支持。微臣会亲自向察哈尔王解释,让他明白燕国的诚意与决心。”
随后,科顿将军将话题转向了察哈尔王的担忧:“微臣也知,察哈尔王对燕国军队驻扎之事心存疑虑。微臣已向他说明,燕国军队的存在,不仅是对他的支持,更是对那些心怀不轨部落的威慑。相信在殿下的英明领导下,北蛮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和平与繁荣。”
叶云起轻轻一笑,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科顿将军,你办事,本王向来放心。察哈尔王若能理解本王的苦心,自然最好。若仍有疑虑,你可告诉他,燕国与北蛮,乃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本王愿与北蛮携手共进,共创辉煌。”
一番深谈之后,科顿将军带着燕王叶云起的信任与重托离开了宫殿。。
与此同时,被陆经纬收刮银钱的地方,百姓的生活已到了崩溃的边缘。
而那些富商们,在陆经纬的庇护下,更是肆无忌惮地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们苦不堪言,心中积压的怒火如同干柴烈火,一个名叫黄角的人物悄然崛起。
黄角,原本只是一名普通的农夫,却因目睹了百姓的苦难,心中燃起了反抗的火焰。
他创立了盛世教,以“均贫富、等贵贱”为口号,迅速聚集了一大批走投无路的农民。他们手持简陋的武器,心中却充满了对自由的渴望和对不公命运的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