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各自为营(第3页)
两人之间的对话,充满了火药味,一场内讧似乎一触即发。
而在京城,另一场风波也在悄然上演。谢文远的弟弟,谢尚书,借着为太后修建庭院的名义,大肆挥霍国库银两,更引得无数官员争相效仿,贪污腐败之风盛行。
“哼,那谢尚书,名为修建庭院,实则中饱私囊,真是可笑至极!”一位清廉官员在私下聚会中愤慨道。
“谁说不是呢?咱们这些真正想为百姓做点实事的,反倒被排挤在外。修河提,利国利民,却偏偏因为没钱而搁置,而那些贪官污吏,却能为了私欲,随意挥霍。”另一人叹息道,言语中充满了无奈与悲哀。
这些官员的议论,如同寒风中的野火,迅速在京城蔓延开来,民心渐失,对大周朝的未来充满了忧虑与不安。
一日清晨,阳光透过轻纱窗帘,洒在谢太后的寝宫内,一位太监手捧一个精致的木盒,小心
翼翼地步入室内,跪拜于地,呈上了一套价值连城的翡翠头冠。这翡翠色泽温润,雕琢精细,每一颗宝石都闪烁着诱人的光芒,足以让任何见到它的人为之动容。
“太后娘娘,此乃几位朝中大臣共同敬献之物,他们深知娘娘凤仪天下,特以此物略表敬意。”太监的声音恭敬而又不失圆滑,“只是,他们心中也有几分苦楚,言说近年来朝中事务繁忙,却鲜有机会为国尽忠之余,也能稍解家计之忧。”
谢太后轻抚着那翡翠头冠,眼中闪过一丝笑意,却也捕捉到了太监话语中的弦外之音。“哦?他们竟有此等苦衷?”谢太后放下头冠,语气中带着几分玩味,“说来听听,或许本宫能为他们分忧。”
太监见状,心中暗自得意,便将那些官员们的抱怨一一转述,言辞间不乏对谢宰相严苛治理的不满与渴望分一杯羹的急切。
谢太后听罢,轻轻叹了口气,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我兄长谢宰相,确实是严苛了些,但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周的江山社稷着想。”谢太后缓缓说道,“不过,本宫也理解他们的难处,毕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本宫会找机会,在兄长面前为他们美言几句的。”
言毕,那些官员们派来的使者感激涕零,连连叩谢太后恩典。而谢太后则在心中暗自盘算,如何能在不触怒兄长的情况下,为这些官员争取到更多的利益。
不久之后,谢太后下旨召见谢宰相入宫。当谢宰相步入太后寝宫,见到妹妹的那一刻,他依旧保持着那副一板一眼的严谨模样,先是行了一礼,才缓缓起身。
“妹妹,今日召见臣,可有要事相商?”谢宰相的声音沉稳而有力。
“兄长不必多礼,自家兄妹,何须如此见外?”谢太后微微一笑,试图拉近彼此的距离,“只是,近日来本宫听到一些风声,关于朝中官员对于修河提一事的看法。”
谢宰相闻言,眉头微皱,显然已经猜到了几分。“太后所言,可是关于修河提资金之事?”
“正是。”谢太后点了点头,“年年修河提,本是我大周的传统,今年若突然废止,恐会引起不必要的议论。再者,这些官员们也是为大周尽忠,若能让他们在为国效力的同时,也能有些许慰藉,岂不是更好?”
谢宰相闻言,面色更加凝重。“太后有所不知,国库空虚,已是不争的事实。黄角叛乱尚未平息,军费开支巨大,此时再增加修河提的预算,实乃雪上加霜。臣身为宰相,自当以国家大局为重,不可因小失大。”
“兄长言之有理,但妹妹以为,一个修河提的项目,又能亏空多少国库?”谢太后显然对谢宰相的顾虑不以为然,“况且,这些官员们也是人,他们也有妻儿老小需要照顾,若能适当放宽政策,让他们也有机会为国效力的同时,改善一下自己的生活,岂不是两全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