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大理寺卿难做(第2页)

 大理寺少卿立刻说道:“快带上来。”

 打更人被带进来时,看到大理寺少卿,紧张得浑身发抖。

 大理寺少卿温和地安抚他:“不用怕,本大理寺少卿只是随便问问,问完你就可以走了。”

 打更人这才稍稍放松,说道:“大人,小的在丑时看

到好几个穿着黑衣服的人从老尚书家里离开,可把小的吓了一跳。”

 大理寺少卿目光一凝,追问:“他们去了哪条路?”

 打更人赶忙回答:“往东边那条路走了。”

 大理寺少卿点了点头,说道:“好,你先走吧,记住,不要把此事告诉任何人,也别说来过大理寺。”

 打更人连连答应:“小的明白,小的明白,绝不敢多嘴。”

 说罢,便匆匆离去。

 打更人走后,大理寺少卿对手下说:“东边的路,就有谢承宗的私院,翟老将军的院子。但此事尚不明朗,不能贸然行动。”

 手下问道:“大人,那咱们该如何查?”

 大理寺少卿思索片刻,说道:“保险起见,你带人去东边查查有哪些人的院子,在那个时间段他们有没有出去。但是老将军和谢承宗那边就不要去问了,就问问普通老百姓。”

 手下领命而去。

 大理寺少卿在书房来回踱步,心中思绪万千。他深知谢承宗一直野心勃勃,老尚书又是坚定支持幼儿皇帝的股肱之臣,此次刺杀恐怕与此有关。但在没有确凿证据之前,一切都只是猜测。

 手下们在东边挨家挨户地询问调查,遇到了不少困难。有些百姓惧怕权贵,不敢多言;有些则确实不知情。但经过一番努力,还是收集到了一些线索。

 大理寺少卿坐在桌前,面色凝重,等待着手下的归来汇报。不多时,手下匆匆走进屋内。

 “大人,属下已经去东边的房子一一查问过了。”手下拱手说道。

 “快说,有何发现?”大理寺少卿急切地问道。

 手下缓了口气,回答道:“那个地方的老百姓都说丑时没有出去过,周围人也可以作证,没有听到什么动静。不过,属下长了个心眼,也问了翟将军附近和谢承宗府附近老百姓,晚上有没有听到什么动静。谢承宗私府附近的老百姓有个起夜的,说是看到了有几个人过去,但不是黑衣人。”

 大理寺少卿微微点头,若有所思地说:“凶手行凶后不想引人怀疑,换衣服也正常。那百姓可看清楚那几个人的长相?”

 手下赶忙拿出一幅画,说道:“这就是根据那个百姓描述画的,那个百姓就看清楚了一个人的长相,还是因为这个人鼻子上有一颗痣,才记得住。”

 大理寺少卿接过画像,仔细端详,问道:“百姓没有看出来领头的那个人的长相?”

 手下摇摇头,说道:“大人,那百姓只看得出是一个很高大的人。”

 “那你问没问,要不要把人带过来再问问?”大理寺少卿目光紧盯着手下。

 手下说道:“属下问了,但是大人您否决了。”

 大理寺少卿站起身来,来回踱步,说道:“这件事不宜闹大,若是大张旗鼓地把百姓带来询问,恐怕会打草惊蛇。你拿着那个百姓描述的画像,偷偷去查查这个人是谁,不要说是查案,就说是这个人的亲戚。”

 手下应声道:“是,大人,属下明白。”

 说罢,手下拿着画像来到了集市上。他看到一个卖菜的老者,便走上前去,礼貌地问道:“老人家,请问您可曾见过这个人?”

 老者眯起眼睛,看了看画像,摇摇头说:“没见过,没见过。”

 手下又继续往前走,看到一个卖杂货的摊主,再次问道:“这位大哥,麻烦您看看,认识这个人吗?”

 摊主仔细瞧了瞧,皱着眉头想了想,说道:“看着有点眼熟,但是一时想不起来。”

 手下有些失望,但仍不放弃,继续在集市上询问着过往的行人。

 终于,一个年轻的小伙凑了过来,看了看画像,惊讶地说道:“这不是胡辅大人的手下熊金满吗?以前经常跟着胡大人在这一带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