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入宫(第2页)
于是权贵栽赃陷害,想要抄了那个商人的家。
却不曾想,那商人却在燕京中了标。
待到回家之时,商人悲痛欲绝,权贵肆意而笑。
商人哀嚎道:“吾举家落难,实为命也,奈何辜负王事,有负王恩啊!”
这一句话,惊的权贵笑声戛然而止。
涉及大王之事,谁又敢轻易而决呢?
加上权贵本就轻视商贾之辈,那栽赃陷害之事漏洞百出。
先前的官老爷本来看在权贵的面子上不想细查。
但如今,这个案件竟然涉及了大王的要事。
顿时惊的官老爷不敢再行陷害之举,直接将商贾平了反。
而权贵也惊慌的割了自己的利益去补了商贾因此而受到的亏损,生怕商贾将此事闹上燕京。
商贾凑齐了货物,在前往燕京的时候,曾经感慨道:“今日方知王商之贵也。。”
这一个传言,也不算完全杜撰,但艺术发挥肯定少不了的。
真实的事情,哪有那么容易?
决意栽赃陷害抄家的权贵,哪里是听到燕王的名字就会善罢甘休的?往往会加快手段落实铁案。
真实的情况,其实只是小县里的本地大家,根本算不上权贵。
然后也是沈谦之出了手,用兜兜转转的关系联络上了当地的县太爷,最后才解救了自己的同行。
但,真真假假,在这消息传播困难的时代,哪有那么容易分得清的?
背后折射的,却正正好是商人最缺乏的东西。
社会地位
常常说,当一个阶级拥有了不匹配地位的财富,就会主动追寻地位。
在之前,他们追寻地位的手段是购买大量的良田,修桥补路做善事,让子孙后代去读书科考,尽量的洗白自己,转化为本地大家。
但现在,却多了另一种手段。
于是无数的商人一涌而来,燕京这个本来物资流通算不上方便的军事要地,一时之间隐隐有成为北方商业明珠之感。
在第三次招标召开的时候,更是到了一次高峰。
招标一开,无数标书蜂拥而至。
以至于平常慵懒的外贸司上下,第一次露出了难以招架的苦笑。
太多了!
招标书太多了!
外贸司上下也不是坐在室内动动笔杆子比比价格就算是工作的。
投标的是什么人,背后是什么商家做的是什么生意,向来口碑如何,家产如何实力如何,这些不仅要让投标的人自己申报。
更要让外贸司的去核实。
外贸司,已经有人顾不上孔令秋的强记,主动提出意见道:“司长大人,如今标书过多,我等分身乏术啊!恳请司长大人再调集一些官员过来协助。”
孔令秋飞快的翻阅着标书,速度之快,甚至让人怀疑他根本就没有看。
但一想到他是过目不忘的变态之后,又觉得正常了。
闻言,孔令秋的手上动作不停,回道:“不必,往日清闲今朝忙,清闲不分分忙碌,何必?”
孔令秋的话让那人脸色一白。
是啊,寻常的时候外贸司是轻松很多。
谁轻松的时候会想着把自己的轻松分给别人呢?
不过都到了这个地步的人了,也不是没脑子的人,拱手说道:“在下只是担心耽误了大王的事情,既然司长大人发话了,那我就先忙了。”
“要是担心耽误了事情,便多辛劳一番吧。”
孔令秋的话,没人接。
即使在后世,大家也不喜欢奋斗狂魔的。
尤其是,这些工作的人,多半还和世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到了下班的时间,一个个准时下班跑得飞快。
孔令秋却巍然不动,继续忙碌着工作。
世家也纷纷得到了消息。
说来,世家也不怕丢人。
先前交锋失败之后,世家充分的发挥了能屈能伸蚊子腿再小也是肉的精神。
这一次还是纷纷递交了投标。
如今听说标书极多,在私底下反应也是不一。
有的自信满满:“标书虽多,但我世家定有份额,我们已经给大王合作的台阶,大王聪慧,定然不会辜负我等。”
也有人暗自咬牙:“这些下贱的商贾,逐利而来,怎么能跟我等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