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九章 立足之战!(第2页)

 加上各级军官会往上抬饷钱,这一万个人,每个月至少要三万贯钱的军饷开支。

 算上甲胄,兵器,箭矢之类的。

 军费开支,是相当之巨大的。

 而这几个月时间,李云之所以能够支撑下来,主要是因为江东的盐道,几乎被他握在了手里,算上宣州的铜矿,现在差不多就是刚刚够用的地步。

 如果再征兵,便经受不住了。

 再往后想要维持下去,或者说想要进一步扩大规模,就必须要更多的钱粮,附近几个州郡,肯定是不够用了。

 李云需要整个江东二十个州郡的钱粮,来供养军队!

 李园之中,李云接过杜谦递过来的账目,看了一遍之后,苦笑道:“这账目,有些太夸张了。”

 杜谦伸手给李云倒了杯茶,开口道:“二郎现在这个养兵的法子,肯定是不行的了,再征兵,只能一个月一贯钱。”

 “精兵,才能一个月两贯。”

 杜谦继续说道:“即便如此,这比起其他地方的军队,也已经强出许多了。”

 “想要继续募兵扩军,只能如此。”

 经济问题,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事实上,历朝历代,不管是兴是衰,都跟经济问题息息相关。

 假如现在的李云,有无限多的钱粮可以支用,他甚至不用什么韬光养晦,更不用在这里憋憋屈屈的做这个江东招讨使。

 直接竖旗造反,用不多久,就能够拉起来一支几十万人的军队出来!

 杜谦顿了顿,继续说道:“花了这许多钱,而咱们江东兵,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军营里,并不上战场。”

 “或者,可以改成闲时军饷减半,战时再改为现有的粮饷。”

 杜谦看着李云,低声道:“说句不太好听的话,二郎花这么多钱养出来的军队,现在还未见成效。”

 李云从一开始,就是按照精兵的规模,在训练自己的军队。

 他军队的粮饷,伙食,都是其他地方军队无可比拟的。

 正因为如此,当初他只带着一百多个人,便能在吴郡,硬碰硬吴郡的四百官军。

 而这种养“职业军队”的行为,在这个时代,其实是不多见的。

 为了节约成本,朝廷在很多地方,都是战时才募兵,闲时放还回家,该种地就种地。

 只有极其精锐的军队,可能才会一直养着。

 李云揉了揉自己有些胀痛的眉心,开口道:“这个事,我先前就考虑过,眼下这种成本,长久不了。”

 “但是,我还是觉得,兵贵精而不贵多。”

 他沉声道:“所以,我才会想要跟平卢军打一打,看看我这满饷的精兵,能不能打得赢北边那些几乎没有粮饷可言的平卢军。”

 “这个机会,很快就会来了。”

 李云低声道:“平卢军,已经兵进楚州,而我准备,领兵去一趟扬州。”

 “他们到楚州是五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