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快递分拣船(第2页)

 

“我懂,你再无人化,双尾蝎还是需要飞机场来配合。”

 

“是这个道理,哪怕后来我们推出了一些新的网络,但也只是锦上添花,没有解决根本的痛点。”陈晨点头。

 

后来的三体式网络也算是极致无人化的探索。

 

起初,他们想用固定翼+旋翼+倾转翼的模式来解决痛点。

 

但最后只解决了空军的痛点。

 

顺风尝到了点甜头,不多。

 

究其原因,有一个逻辑始终无法逾越。

 

成本要低,飞机载荷一定得大。

 

飞机载荷大,就必须要机场,否则无法安全起飞和降落。

 

“那你刚才说的内河的意思是?”

 

陈晨用手蘸了一点啤酒,在桌子上开始比划:“你看昂,这是国土,中间是长江,通航条件出色。”

 

“它虽然不是完全的地理分界线,但也有分割南北的意思。”

 

“长江流域的gdp占全国一半,快递吞吐量也接近一半。”

 

“也就是说,全国有一半的货,都是从这条线向南北散发。”

 

这是基本的地理常识,长三角对于全国工商业的地位不言而喻。

 

但郑宇村还是有点摸不到头脑。

 

乍听之下,仿佛还是老生常谈的长江航运问题。

 

问题是快递业务要的是时效,这恰恰是航运的一大缺陷,

 

“你搞小船快跑重视长江没问题,关键是你这个要结合顺风的业务看,

 

就有些不解渴了。”

 

陈晨继续用手指在桌子上比划。

 

“所以我想在长江上放几条船,不为货运,就为收发货,当集散中心。

 

1

 

郑宇村表情更抽象了:“不为货运?”

 

“是啊,船太慢了,指望它做运输,卫筱得赔死,但船可以当做集散中心。”

 

“周边城市的快递,都拉到港口直接分抹,然后上船。”

 

“船上都是无人机,就以双尾蝎为例。”

 

“从长江出发,南北基本上都是2000公里以内,恰好航程够。”

 

“如果我在江上摆上足够多的船只,像地铁一样形成班次。”

 

“无人机的起降就再也不需要机场了。”

 

说到这儿,郑宇村心中突然形成了画面。

 

无人机的痛点在机场台上。

 

但凡使用机场,就必须要掏高额的维护成本,不能做到无限飞。

 

所以陈晨就想解决机场的问题。

 

在长江上形成固定的航运班次,像传送带一样来回往复。

 

南来北往的飞机可以选择就近目的地的船只进行起降。

 

船运是横向坐标,飞机是纵向坐标。

 

来回往复,高频率的起飞降落。

 

便可以钩织出一张遍布全国的大网。

 

一横一竖,只要合理的安排班次,还真有点永动机的意思。

 

现在的快递,不管多牛逼,多无人化,还是需要快递集散中心不管快递集散中心在哪里,怎麽着都会浪费时间,南辕北辙,只是浪费的距离长短而已。

 

一旦长江变成机场,变成陈晨所谓的集散中心。

 

那麽快递运行的路程中再也没有任何一段路是多馀的了。

 

快递小哥收完快递,直接从营业部发往江上的航运船进行分抹,然后上不同的飞机。

 

飞机直达目的地,其中节省的时效可不是一星半点。

 

以前需要好几站的路,现在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可不就是快吗?

 

郑宇村的大脑快速的运转,心情逐渐变得激动了。

 

“你别说,你好像真的发明了什麽不得了的玩意。”

 

“按你这个想法,不止长江一条横坐标。”

 

“京杭运河!尤其是海岸线,这俩是纵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