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丐版平替


第374章丐版平替

 

要张明瑞自己说,还测什麽测?

 

临阳精工是自己家的产业,也不是无良的乙方,应该不会骗人。

 

就算他骗人,又能怎样?

 

陈晨给的参数,是按照项目最高标准给的,要求溢出的厉害。

 

按照他的设想,前期航母配备的飞机是一两吨重的小卡拉米。

 

所以拦阻索的强度真不用那麽高。

 

临阳精工就算有夸大产品的嫌疑,也不可能太离谱。

 

总之。

 

这根钢索肯定是够用的,至少不会阻碍船只的立项和建造不过既然小老板交代了,他不敢怠慢,立刻用人脉打了几个电话。

 

海军研究所那边原则上是不接待此类项目的,好在张明瑞的面子大,好说列说安排妥当了。

 

不过为了避免提前开香槟,引起不必要的争论,张明瑞申报项目的时候是按照机场阻拦钢索申报的。

 

经过三天的等待。

 

海军研究院回复人员和设备等待就绪,问张明瑞要不要亲自来看一看?

 

必须要!

 

张明瑞想都没想就赶奔首都。

 

不为别的。

 

他就想滋一滋曾经的那帮老战友。

 

星期三。

 

中午。

 

郑宇村结束了节目录制,从央广传媒的大楼走了出来。

 

上节目这回事儿,一回生二回熟。

 

刚开始他确实不太适应,多次要求领导取消这个任务。

 

但录着录着,他的心态就发生了变化。

 

一来是他个人能力的增加。

 

他本就是相关专业出身,搞军事科普的底蕴完全是够的。

 

一旦熟悉了镜头,消除不适和局促感,郑宇村还是很强的。

 

二来,他发现军事科普节目的战略性很强。

 

看似一个话筒,一台摄影机,花不了多少钱。

 

但有时候却能发挥几个亿经费都达不到的效果。

 

上上个月。

 

他在节目上风轻云淡普及国内攻击性无人机的发展,说的都是片汤话,其中还有一些数据是自己瞎编的。

 

本来就是一起过于先进,无法展示的课题,乾货不多。

 

谁知道。

 

半个月之后,鹰酱的智库发表了一篇关于东大无人机战力的报告。

 

其中就引用了郑宇村在节目上胡说的东西。

 

当时郑宇村就震惊了。

 

不管节目观众信没信,主要对手先信了。

 

这不比自己蒙头在论证处搞所谓的学术研究用处大?

 

因为这两点原因,他总能从节目中得到正反馈,因此他也更愿意上节目,乐在其中。

 

上个月中旬,空军有一个项目急缺人。

 

领导想调他去南方搞技术,郑宇村权衡再三还是拒绝了。

 

因为他觉得自己留在首都的镜头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也会更快乐一些。

 

在路边的沙县凑活一口午饭之后,郑宇村坐地铁来到了海军研究院。

 

因为自己穿着便装的缘故,在门口保卫处耽搁了一些时间。

 

进行一番繁复的身份认证之后,郑宇村如愿以偿的见到了自己曾经的老领导。

 

“我就说当初不应该放你走,你看看,现在才多大岁数,跟我一个职位了。”

 

说话的人叫冯阳。

 

海军研究院装备论证一处处长。

 

曾经的郑宇村在他手底下任职,后来被调到了空军研究院。

 

出走时是一个普通研究员,归来时已经是郑处了。

 

这种飞升速度,含金量拉满了。

 

一看到郑宇村的这张脸,冯阳就觉得自己错过了一个亿。

 

“处长你别这麽说,我出去混得怎麽样,到您这我还是那个小郑。”

 

“哎呦喂,郑处长你别恶心我,我不配的。”

 

冯阳心口不一,嘴上说不配,心里傲娇极了。

 

现在但凡有人问他工作成果,那些航母驱逐舰什麽的闭口不提。

 

只说电视上那个军事专家郑宇村,是从他们处走出来的。

 

抛开郑宇村在电视上影响力不谈。

 

人家手里也有工作成果。

 

空军的好几个大型无人机项自郑宇村都参与了论证,出勤率和成功率都高的吓人。

 

相比而言,海军这边速度就慢很多。

 

一艘大型舰艇的论证工作漫长而复杂,动不动就十年八年。

 

要出成果,上领奖台可不容易了。

 

长吁短叹牢骚间,冯阳亲自泡了一杯茶,请郑宇村坐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