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7章 新小组(第2页)
“就卖我一个人的书?”江婉摇头:“那可不行。我的写作风格大同小异,读者迟早会有审美疲劳。作者来稿筛选,争取百花齐放。”
“这跟大海捞针没区别。”李缘道:“能写得好的作者不多,好作者的作品还不一定都是受欢迎系列。”
“那是。”江婉点头:“这正是我担心的点,怕耗费太多的精力在征稿和选稿上。所以,我选的是中篇小说,几万到十万字不等。”
“还是不行。”黄河水解释:“哪怕范围变小了,字数也少了,作者投稿的数量还是不可能多。”
“对。”赖心善苦笑:“这类型的小说一般只有年轻女作者写,不然情感会写得不够细腻。女性偏保守些,没情感经历可能写不出来刻骨铭心的爱情,所以能写好的可能性偏低。”
李缘点点头:“在征稿第一个环节上,已经偏难了。”
“那算了。”江婉很利索选择第二个,“那就以爱情和家庭为主的月刊吧。”
赖心善点头:“征稿会容易些,尤其是家庭方面的——能写的芝麻绿豆事多不胜数。”
“附议。”李琳解释:“这方面哪怕猎奇一些,也会有一大堆读者。每个人都离不开家庭,社会的基础单位就是家庭。读者多,作者也会多,征稿起来会容易些,筛选好作品的可能性也高。”
林新月举起手,附和:“我也支持这个。我偷偷说一下我自己的情况,可能有些丢脸,还请大家不要见怪。之前我提前退休,生活上有些拮据,便不停写稿子往各个期刊和报社投稿。我的稿子写景写心情写什么的都有,但能被看中的唯有几篇家庭篇。我有家庭,还经历过结婚离婚,故此对家庭有更深更贴切的感受,故此写出来的作品更会有血有肉些,情感方面更容易引起读者共情。”
众人都先后点头。
“多半是这么一回事。”
“能引起读者共情,就是成功的作品。”
“这类型的作品更容易读,不用怎么思考或想象,只是一味儿跟着作者的情节走,情感受作者调动。又因为是情感和家庭相关的主题,共情起来更容易些。”
“是,确实更容易共情。”
“如果是以家庭为主题,可以有一大堆可以写。”
“读者也更广泛些,可以是男性或女性,年纪从十几岁到几十岁都是潜在的读者群。”
“确实是。如果只是以‘爱情’为主题,读者只可能是青少年。如果加上家庭,那范围就更广泛了,几乎是包罗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