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大虞将剑(2)(第2页)




    “臣遵旨!”



    孙斌忙作揖拜道。



    可别看孙斌这样说,心底却生出感慨。



    似天子这种胸怀,真真是大虞之幸,更是人臣之幸啊!!



    经历了太祖一朝,太宗一朝,还有短暂的宣宗一朝,孙斌对一些事看的很透,有些事说起来容易,可做起来却太难了。



    牵扯到的多了,需要顾虑的就多。



    倒不是太祖、太宗、宣宗他们不好,实则是大虞所处的时期不一样,而在这不寻常的时期下,大虞能有今上这等胸怀的天子,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羽林军这些时日怎样?”



    楚凌的声音响起,让孙斌收敛心神。



    “多数都恢复了。”



    孙斌忙道:“但有一小部分恐很难走出来。”



    “唉…”



    一听这话,楚凌轻叹一声。



    羽林是他看重的不假,但是有人的地方,就会有优秀的,有普通的,这不管到什么地方都无法免俗。



    正是因为他看重羽林,使得羽林拥有一条特殊的晋升之路,只要他们有所付出,就必有所收获。



    北伐一役敕赏,羽林军敕爵者十尊,晋升众多,得赏赐无数,这就是最好的明证。



    宗织、昌封、李斌他们走的路。



    黄龙、武梁、雄武他们走的路。



    注定是不一样的。



    前者是能承袭爵位的,不过能否得到重用,那就要看他们的表现了。



    后者是能凭功敕爵的,不过能走到这一步,那就必须是佼佼者才行。



    不管是前者,亦或是后者,想真正在正统朝崛起,活跃在军界,唯有很优秀才行,不然也是不行的。



    “多花费些心思。”



    想到这里,楚凌转身看向孙斌,“黄龙还年轻,有很多事做的还很稚嫩,卿要多教教他,扶上马,送一程。”



    “陛下放心,臣知该怎样做。”



    孙斌听后,立时作揖拜道:“臣对羽林也是倾注有心血的,臣也不愿看到羽林中的一些人,就此一蹶不振。”



    “有卿此言,朕就放心了。”



    楚凌走上前,搀住孙斌双臂道。



    羽林军增扩建制,是今后必然要做的,见过血的羽林精锐,跟没有上过战场的羽林郎,一起增扩至五万混编军,这就是今后一段时期要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