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推理文豪御绫御影

第一百四十六章 被低估的顶级诡计(第2页)

 “对于一名忙碌的刑警而言,这已经够了。”

 权田万治说完话,又看向了舞城镜介,眼中的赞赏仿佛要溢了出来:

 “刚刚是我对《第三时效》故事和人物的评价,接下来说一说《第三时效》的诡计吧。”

 “刚刚大家评价《第三时效》的时候。”

 “除了江留小姐给《第三时效》的诡计,打了满分外。”

 “剩下的各位,都比较注重感受,反而忽略了《第三时效》的诡计运用。”

 “身为一名推理评论家,我要在这里,明确的做出公正且客观的评价!”

 “舞城老师不愧是‘本格派推理’的天才!《第三时效》的诡计运用,被大家严重的低估了!”

 权田万治停顿了片刻,接着开口:

 “首先,我们先来谈《第三时效》中的伏线运用。”

 “在《第三时效》的故事中,并没有《死刑犯之谜》那样的海量伏线,但是其中有很多的伏线,是值得一一说明的。”

 “比如,雪绘对武内的昵称为‘小妮子’。”

 “雪绘的证词中,会出现一些非常不可理喻的话‘结了婚的女人是多么从容不迫’。”

 “亚里纱不同寻常的大耳垂。”

 “雪绘曾因为某种原因打掉过两次孩子,进行过心理疏导,更陷入了自责,和后悔。”

 “以及,三年前,武内利晴给雪绘打电话,雪绘举报了武内利晴,同时还有人将线索同步给记者,导致警方的抓捕行动失败。”

 “还有最重要的,在故事中反复提及的‘时效’,以及森隆弘被派去调查法官。”

 “大家看完了《第三时效》的故事,现在一看到这些伏线,脑海中立刻就会出现,雪绘是真正的凶手这种思维。”

 “但大家可不要忘了,在没看到雪绘坦白之前,这些线索和伏线,实际上全部都指向了另一个解答。”

 “也就是森隆弘和一众刑警一直认为的案件真相,雪绘担心,抓住武内利晴,会让亚里纱知道自己亲生父亲是谁。”

 “而正是有着亚里纱这一条线的干扰,导致大家都忽略了雪绘在故事中的种种不合理!”

 “所以,简单来说,舞城老师利用他‘一笔入魂’的笔法,在《第三时效》的故事中,一共设定了两条线!”

 “这两条线,就像是《收束》一般,在谜底没有完全揭开之前,无论是哪一条线,都是完全正确的!”

 “只有当谜底被完全揭开后,才让人知道,谜底之下还有谜底,谜面完全就是一种别样方式的‘叙述性诡计!’。”

 “只不过,这个‘叙述性诡计’运用的太好了,导致许多人都没有察觉到罢了!”

 一直没怎么发言的宇山日出臣,听到权田万治的话,脸上露出了恍然神色:

 “经过权田先生的剖析,似乎还真是这样!”

 “舞城老师在《第三时效》的故事里,一共设置了两条故事线。”

 “A线为雪绘被武内利晴侵犯,武内利晴杀掉雪绘丈夫,雪绘为了保护女儿,不想让武内利晴被警方抓住,期望‘时效’结束!”

 “B线为雪绘和武内利晴出轨,杀害老公,为了让自己脱罪,于是让武内利晴逃走,期望着‘时效’结束,让自己逃脱法律的罪责!”

 “如果按照其他作家来写,一定会利用这两条故事线,写出双线叙事,以此来混淆读者,来达到遮掩谜面的效果。”

 “但舞城老师却剑走偏锋,不光没采用双线叙事的结构,反而直接从两条故事线中跳出,采用了警察的视角来重新审视案件。”

 “随即又毫不心疼的砍掉了B线,选择利用A线的故事掩盖B线的结果!”

 “换句话来讲,舞城老师通篇在讲的‘第三时效’实际上跟最终的谜底没有任何关联!”

 “给出的谜面和给出的解答,本来就在两条完全不同的故事线上!”

 权田万治听到宇山日出臣的话,打了一个响指:

 “宇山先生不愧是老编辑,经过我一提,一下子就明白过来,这个诡计的运用手法了!”

 “所谓的A线遮掩B线,这种独特的结构,并不是舞城老师首创,在欧美推理漫长的历史中,也不乏有这种结构的佳作。”

 “但是,欧美推理深受诺克斯十戒和范·达因二十则的规则所拘束,总是在乎所谓的可行性,合理性。”

 “导致他们自身都被这些规则和条例所限制,不能够让故事变的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