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风烈烈起南洋人到中年纸老虎

第180章 未打仗,先整风(第2页)

 同时,经过几百上千年的发展,这些矗立于乡间寺庙又往往通过兼并、投献和开垦掌握了大片良田。

 他们不但拥有属于自己的僧兵,甚至拥有官员属性的僧侣,在战时可以为王朝提供兵源、粮草物资以及借贷服务。

 他们,才是缅甸基层治理的基石。

 而经过上千年的积累,寺庙往往非常富裕,大量的金银被用来装饰在佛像等一些神像上面,如此显眼,都省的费心去翻找了。

 这些,为莫子布这样的外来者抢劫,提供极大的便利。

 往往到了乡下,你不用那么麻烦的

到处去找,直接往那些最金碧辉煌的建筑去就是。

 那里一定是寺庙,寺庙里面一定积攒了这方圆几十里的绝大部分财富,财富还肯定就放在最显眼的地方。

 更夸张的是,由于贡榜王朝的强大,它崛起的几十年内,缅甸内陆除了莫子布两年前来捣乱了一次外,没受到任何威胁。

 这导致贡榜王朝腹地的寺庙防范意识极差,白象王的年年征战,又抽调走了大量的僧兵,削弱了他们的抵抗能力。

 好家伙,当莫子布真的进入这些地方开始劫掠的时候,那一个个金碧辉煌矗立在显眼高处的寺庙,简直就是一个个不设防的小金库。

 从仰光到卑谬,莫子布三百公里的路上全在抢劫,一抢一个准,一抢金币爆一地。

 原本莫子布还能把战利品都收集起来集中储藏,到了最后民夫们也运不动了。

 士兵们只能把最贵重的金银财宝都放到自己身上,连最下面的民夫,身上往往都能摸出几枚银币什么的了。

 “我说王爷,这么下去可不行啊!”

 李与隆盘着辫子就跑了过来,身后还跟着几个傅恒侄子明德派来的戈什哈。

 而见识到莫子布的手腕,以及莫子布确实是一心一意‘帮助’朝廷打老缅后,李与隆干脆以王爷来称呼莫子布了。

 “咱们这一路,是太他妈的发财了,我这老骨头都抢了一二百两银子。

 现在又兵不血刃下一大城,所获更多,下面的弟兄,都要没心情打仗了。”

 莫子布也头疼的摸了摸额头,连李与隆这样的老奴才都看得出来下面人没心情打仗了,莫子布自然也看得出来。

 这一路而来,起码抢了四五十万两的财货,其余牛羊、粮食多不胜数,连女奴都抢了几千个。

 散在士兵手里的,至少有二十万两。

 以莫子布加上英荷陆军就两千八百人的主力部队规模,用屁股想,都想得到下面的这些主力士兵手里有多少钱了。

 他不解决这个问题,确实仗没法打下去了。

 而且这也给莫子布提了一个醒,他崛起的太快,得到的太多,同样手下的士兵也得到了很多。

 现在他的这支军队,光靠高额的赏赐,已经很难驱动他们了。

 万一在战场上,人人都存了惜命的心思,那就不好办了。

 而现在嘛,趁着在卑谬城修整的机会,就要看看他莫子布究竟能得到多少官兵的拥护了。

 入夜,莫子布先召集了所以军官,少卫以上的都来了。

 明晃晃的鲸油蜡烛下,房间里寂静无声,所有的军官都坐在小板凳上,等着莫子布的训话。

 莫子布也不拐弯抹角,直接了当的说道:“我知道大家最近都发了财,我也发了财。

 我还听到有人说,现在可以回河仙做一个富家翁了,我不觉得这话有错,这是人之常情。”

 说完,看着军官们脸上露出的诧异表情,莫子布话锋一转。

 “但正因为这是人之常情,那就不该出现在你们身上,因为你们不是寻常人,不是凡人。

 你们是风里来雨里去,跟着我莫子布上刀山下油锅的豪杰,是未来的从龙功臣!

 我与诸位约定过,我莫子布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不是为了一己之私,而是为了给饱受压迫的汉人一条出路,在南洋建立一个属于咱华人的太平天国。

 想想我们的祖先,他们是英烈,是忠臣,为了我们不被东虏剃发易服而拼死反抗,冒死南下。

 国亡衣冠在,身死气节存。

 我莫子布不能看着咱们汉人没了家国,不能让子孙后代被蛮夷淹没,就像是宋末明初下南洋的人那样,我不想变成敏家人和桂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