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大明忠烈祠(二合一)(第2页)
结果这一去就是两年多,直到最近汉艾栋才从老挝方向回来,原本的百余人也只有三十余人了,跟叫花子一样。
他们自述在滇南寻找李晋王后裔的举动被清廷发现,加上清缅战争刚刚结束,滇南盘查的非常严,所以寻找的难度非常大。
等最后找到,别人却已经改姓段,在当地生活上百年。
族中唯一几个知道身份的耆老,不愿意再起事端,所以就把他们打发走了。
而在回来的路上,吴岩乐等觉得没办成事,无颜来见莫子布,又气又羞,加上旅途劳顿,竟然病死了。
说实话吧,莫子布已经有点怀疑他们的真假了,甚至他怀疑朱红珍和李嗣兴会不会是这些人编纂出来的人物。
或许他们一直都在撒谎,或许他们祖上是大西军的一员,但并不是什么大人物,却历史久远到他们自己也弄不太清楚了。
但另一个声音在告诉莫子布,从这些人的表现来看,又不像是完全在欺骗。
或许他们比自己更怕得不到承认吧。
算了!
想到这些,莫子布上前拿起宝剑,“晋王是咱汉家的英雄,我定当建庙祭祀之。”
说罢,莫子布高举宝剑,欢呼声再起。
实际上,三年前莫子布或许很需要大西军为他的活动提供正当性,但现在已经不是很需要了。
因为莫子布的实力,比他自己以为的增长的要快,满清也没有莫子布想象的那么强大。
更重要的是,莫子布这一系的法理,严格来说并不是来自永历政权和拥护永历的大西军。
他这一系的法理,实际上是来自东宁的最后一代监国宁靖王朱术桂,包括他曾祖莫仕平的官职和外公陈上川的官职,都是朱锦上报朱术桂后封的。
莫仕平和陈上川所代表的沿海小海商家族在接受了国姓爷令牌保护之后,实际上更应该看做明郑政权的外围。
。。。。
当日,在共和议会宫接受了拥戴之后,莫子布再次带着众人移驾武定城北的屏山山顶。
在这里,一座并不恢弘,但非常重要的庙宇已经建设完毕,这就是莫子布一直准备建设的大明忠烈祠。
忠烈祠正殿,正中供奉着一尊冕十二旒的高大神像,在他身旁,还有一尊小一些的冕九旒神像。不用说,这两人就是永历帝朱由榔和最后一代监国宁靖王朱术桂。
本来这是忠烈祠,所以肯定不能供奉永历皇帝这种帝王的,但莫子布现在为了统一人心,是以将永历帝和监国宁靖王朱术桂,都供奉了进来。
忠烈祠的左偏殿叫做尽忠武勋殿,供奉的是甲申以后的武将。
左偏殿左侧最上首,供奉着一尊武将雕像,乃是延平忠武王国姓成功。
国姓爷下面,还有一排排小一些的雕像,都是在与满清战斗中全节的的明郑将领,包括国姓爷之子朱锦,以及大将甘辉、万礼等。
而在朱锦、甘辉、万礼之下,第四座雕像色彩丰富、表情生动,一看就是有来头的,赫然便是莫子布的外公陈上川。
其实陈上川只是明郑外围成员,地位要比许多明郑将军低,但谁让他是我莫大王的外公呢。
而右侧则是晋王李定国,以及大西军和大顺军一系的将领,李定国之下就是李过、李来亨父子,余者还有靳统武、郝摇旗等人。
莫子布换上亲王的九缝皮弁朝服,带
着众人上香祭拜这些忠义之士。
李献文、袁开道等人一看见大顺军众将神像,立刻就绷不住了,他们跪在神像前泣不成声,声音之凄切,让众人都忍不住潸然泪下。
已经开始有点发福的李献文拜完了祖宗,又对着莫子布长长下拜。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大将军,能在这方寸之地,使祖宗血食,我今日就算立刻死去,也能安心九泉了。”
莫子布赶紧把李献文等人拉了起来,他并不怀疑这些人会支持他,莫大将军最关注的是另一些人的想法。
这些人就是以宋城主吴让,高州城主庄春德,吉达城主叶丰昌,下缅甸通州伯陈建生等为首的闽南人。
此时闽南人对国姓成功的感情可是很特殊的,远比后世要浓厚的多。
可以说,目前要团结闽南人,除了妈祖以外,就属国姓爷这三个字最好使。
“国姓爷英雄如此,如果要是看到我们这些后人,不知道会作何想。
郑晦堂真是侮辱了他身上的血脉,就连追封王号都只敢上个潮,简直是儿戏,自古以来哪有以潮为号的王。
今日,我欲追赠国姓爷为闽王,诸位以为如何?”
听到莫子布说完,这些闽南人小心翼翼的对望了一眼,然后都把视线投到了吴让身上。
这些闽南大豪中,吴让地盘最大,又因为有燕窝和锡矿之利,他也是最有钱的,从能力上来讲,吴让的能力更是最强的。
而吴让只觉得头皮一阵阵发麻,他就知道,这是世上的便宜没那么好赚。
这些年他在宋城发展的顺风顺水,五年中只给莫子布这个大王上缴了不过五万两银子的贡赋,而他每年获得利润都在八万两以上。
如今吴让已经几乎把全族都接到了宋城,宋城也在这些年发展的飞快,已经有华人七八万,土著十五六万了。
这些人中,虽然有些他是代管,但不管怎么说,势力已经相当庞大了。
这种封建主的待遇,还能传给子孙,回到大陆上就是给个知府也不换啊!
同时,他也明白莫子布要把郑克爽追封给国姓爷的潮王称号换成闽,是什么意思。
这种事情,只有愿意接替郑氏衣钵,不说反清,至少要不屈从于满清的人才可以干。
现在莫子布要这么干,不但代表莫子布已经准备接手明郑未尽之事业了,而且还是把他的身份,放到了至少和郑克爽一个档次的地步。
一瞬间,吴让想了很多很多,但最后他都发现,背叛莫子布的成本,已经大到他不敢想了,他根本没得选择。
而且,吴让是看着莫子布如何从无到有的,他觉得,莫子布或许无法反攻大陆,但是保住南洋基业还是可以的。
这位大将军是如此的年轻,现在不过二十五岁,哪怕他就跟国姓爷一样三十九岁就英年早逝,也还有十四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