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平时袖手谈心性
第333章 平时袖手谈心性
黄廷宝还不知道莫子布已经把他摸透了,但他内心,确实如同身边校书参谋宁逊认为的这样,这位北河兵的统帅,道心已经崩塌了。
黄廷宝虽然身居高位,也能装模作样的礼贤下士,以至于在北河有小孟尝的名号。
但本质上,他仍然是一个含着金钥匙出生的武勋三代,能力或许有,可抗压承受能力,却不过是个普通贵族子弟的水平。
所以黄廷宝是真的受不了了,他一闭上眼睛,脑海里不是浮现出靖都王郑森杀了他全家,就是因为不肯黄袍加身被下面的兵将乱刀砍死。
同时,二弟黄廷体和两个侄子的战死,以及更早养父兼叔叔黄五福的战死,给了黄廷宝沉重打击。
他确实扛不住了,不管输赢,只盼着早点出结果,甚至希望以死来解脱。
玉皇山距离黄廷宝大军的砦堡大约有十里地左右,莫子布于是先以轻骑兵控场,掩护大军行动。
皮埃尔.内伊与朱文接分率三百骑作为先锋军的掩护,先下玉皇山,驱逐平原上的北河骑兵。
此时的清化内镇城名叫水源城,从水源城往西北去六七里左右,有一个小山包,山包上有一座寺庙名曰崇圣寺。
在崇圣寺与水源城之间,就是一大片广袤的平原,平原中间,马江的支流朱江横穿而过。
骑兵在战场上的真正的作用,并不在于他们让结阵冲击步兵,而是在于战前掩护主力军队行进,同时遮蔽战场,把敌军变成聋子瞎子。
战时则主要用来压缩对方步兵的结阵机动能力,以及给濒临崩溃的敌人最后一击和击溃敌人后扩大战果。
真正能够冲击结阵步兵的骑兵,必须要是人马俱甲的重骑兵才行,但这不论是在中国古代还是西方中世纪,这种重骑兵都是很少的。
一是不好训练,二是造价太高。
所以当年拥有一支这样骑兵的金国,才会有女真满万不可敌的称呼,才能打出护步达冈之战那样的辉煌战绩。
只有二三千铁鹞子的西夏,方能以偏远之地对抗宋、辽两个大国之外,还有余力痛打西域诸胡。
而且这种骑兵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基本只会出现在北方,而不会出现在长江以南,就更别说岭南了。
限制他们的不是南方人骑射能力,而是天气,所以黄廷宝手中的骑兵,全部是轻骑兵。
呃,或者说,他们连轻骑兵都算不上。
因为安南不但气候不能支撑骑兵大规模出现,且就算出现了骑兵,也会因为弓弩等不宜保存,而不具备很强的骑射能力。
是以北河骑兵最主要的作战方式是两种,一是快速机动后下马用鸟枪长矛结阵杀敌,当龙骑兵用,二是击破敌军后,上马用长矛、马刀追杀。
这还真是巧了,莫子布麾下的骠骑兵,也是用这种方式作战的。
他们唯一比北河骑兵强的地方,就是装备了更先进的燧发枪,以及配备了两把手铳,使得即便在马背上,也拥有不错的投射能力。
于是,这两种基本同质化的骑兵,就在这片小平原上遭遇了。
“杀番鬼啊!”阵阵马蹄声传来,一百来骑北河骑兵发现了二十余骑龙骧骠骑兵,他们欢呼着就冲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