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风烈烈起南洋人到中年纸老虎

第349章 此生无憾为杀虏(第2页)

 所以继续让黄忠仝是不合适的,这种未来势必会演化成特务组织的存在,需要一个李献文这样的人去坐镇。

 至于黄忠仝,广西的事了之后,就会进入军界,立下功劳后很快会封爵,也算是对他的补偿。

 人群中,有人看着李献文的绯袍和乌纱帽突然泪流满面。

 此人不是沙贝陈氏的子孙,但他也姓陈,乃是岭南三忠之首陈邦彦的重孙子,其祖父陈恭尹乃是陈邦彦长子。

 陈恭尹在陈邦彦殉国之后躲了起来,终生不仕清,与屈大均,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子,算是给陈邦彦留下了一支血脉。

 李献文到了祠堂内部之后,脱下头上的乌纱帽,露出了非常标准的束发,而后看着祠堂正中陈子壮的绘像郑重的行叩拜大礼。

 祠堂内的陈氏子弟哭成一片,这个家族是非常坚韧的。

 历史上陈子壮死后,沙贝陈氏子弟发誓绝不仕清,而且说到做到了。

 后世广州白云区沙贝村陈氏的祠堂中,历代祖先名宦画像自陈子壮就截止了,全部是汉家绯袍乌纱,没有一个身着满清官服的画像。

 作为一个世代簪缨的家族来说,放弃了两百多年的子孙前途,真的非常不容易。

 “敢问大人,兴唐皆是如此,已经复我汉人衣冠了吗?”李献文叩拜陈子壮完毕,陈邦彦的重孙陈松峰走上前来问道。

 李献文缓缓摇了摇头,“南洋,本非我华夏之地,

乃是我等不肯臣清祖先的暂留所在,土人数以千万,华人不过十数万,要恢复衣冠谈何容易。”

 看到周围的人都露出了黯然的神色,李献文把手举到左侧头前,行抱拳礼,“幸得仁德大王承天应命而至,十年中披荆斩棘,风餐露宿,不避刀枪,不顾生死,建国天南,号为兴唐继汉,始可保住一部分衣冠。”陈氏众人拜伏在地,陈松峰更是激动不已,“大王果然就是那位应命的海外天子,草民恨不得现在就追随大王驱除鞑虏,为先祖报仇!”

 李献文亲手把陈松峰拉了起来,“我等遗民虽然已经复了一个小国,但祖先是仓皇下南洋的,虽有与鞑虏周旋到底的决心,但离了故国,就如无根之浮萍,若是再过些年,就难称华夏了。

 是以大王不惧满清强大,提枕戈饮血之师,欲扭转汉人气运,然则我华夏的衣冠文华的兴复,还要更靠君等。”

 陈松峰再次拜倒在地,“草民愿效犬马之劳,只为华夏衣冠有再临羊城的那一天,如此九泉之下的父祖,我陈家战死的族亲乡党,也能瞑目了!”

 “我们沙贝陈氏,也愿追随大王,为先祖报仇!”

 李献文目视陈子壮的画像,感慨万千。

 在南洋,这种深受压迫,为报祖先血仇奋不顾身的感觉并不强烈。

 因为在南洋,特别是他李献文遇到莫子布之后,就没受过多少土著的委屈,反而是他们一直在欺负人,汉人在当地是人上人,根本不觉得憋屈。

 可是回了广州,李献文目之所及,虽然大家日子还过得下去,但那种被人欺压,胸口上仿佛压着一块大石头感觉,一直如影随形。

 他很难想象,这些在压迫下过了这么多年的人,内心该是多么的煎熬。

 “我们不但要让华夏衣冠再临羊城,我们还要驱逐鞑虏,重拾河山!”李献文狠狠握了握拳头。

 “到时候,不但能告慰祖宗,告慰数千年来的汉家先贤,还能图像凌烟阁,受万世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