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万事俱备,竭诚推戴(第3页)
不榄权,知进退,不愧是可以捧起来做第一武勋的存在。
而历史上的李献文,就是这么一个人,他知进退到素来小气巴拉,成事后喜欢剪除功臣的阮褔映阮小强在李献文死后,还一直怀念,称他为真正的重臣。
到了殿中,莫子布给了他们三条选择。
“其一,孤王欲沿袭大明制度,建锦衣卫,用来刺探情报、刺杀鞑子军将。
其二,诸位都是孤王的同道兄弟,愿做天子近卫,在战场上闯出一条富贵之路的,孤王一定优先安排
其三,孤王已经准备好在北河大兴工业,这是一个肯定赚钱的买卖,诸位若是愿意在论功行赏后投资,必定能使子孙获益。
大家今日下去之后,就与下面兄弟商议好,不管选择哪一条,日后都不会后悔。”
众人这才明白,仁德大王是要收他们的权了,但给的条件还是不错的。
现在见好就收,好处大大的,还不收手的话,恐怕那些夜宿龙床等等的罪名,未必就一定不会出现在他们身上。
看到这些会党大佬们下去之后,李献文有些担心的靠近问道:
“王上真要复建锦衣卫吗?厂卫还全用会党之人的话,难保不会出现几个纪纲。”
莫子布摇了摇头,“二哥放心,不会完全按照锦衣卫的组织复建的,方今天下正是多事之秋,岂能一味遵循旧制。”
莫子布没有对李献文深说,因为他还没想好。
但这已经是全球争霸的时代了,要还是像以前那样特务的权力都操持于一个锦衣卫指挥使手中,天知道要养出什么样的怪物。
莫子布的想法,是将特务部门的职权分散到几个机构中去。
比如经济方面属于他自己成立,目前只在嘉西道活动柜的复兴公司手中,对内的监察则是一个部门,对外刺探又是另一个部门。
差不多就是后世阿妹你看的那一套,细节上再有点出入而已。
处理完了会党大佬们占据州县的问题,莫子布立刻召见了客家才子宋湘以及果断反正的嘉应州知州陈仁懋,让他们立刻开始去甄别动员广东的举人们,来参加莫大王的科举。 这要是科举开了,没几个人来参考,那就搞笑了。
而对莫子布来说,目前广东的治理要搞起来,还是得靠这些儒家学子,他们虽然有点坑,需要改造,但那都是以后的事了。
在这个百姓基本是文盲的我大清,莫子布找不到多少可以替代的阶层。你现在不靠他们行政,恐怕就没法行政,只能让他们暂时去顶一顶。
七月初,莫子布的母亲陈氏,王后郑诗诗等在海军舰队的护卫下,与兴唐的共和议员们,一起北上到达广州。
同时,粤西的乡党耆老,也在莫子潢的率领下到达广州。
最为重要的,就是莫子布岳父,代表潮州人吞武里王郑信,命国相郑敏成带着王太子郑淼乘坐暹罗战船北上到达广州。
这标志着郑信还是在最后关头,选择了表明立场支持莫子布。
至此,莫子布称帝的所有条件才算具备。
七月十日,除开粤北韶州、连州、南雄等府州以外,全粤士绅代表齐聚广州,连海南岛的黎族土司和广西的僮、苗、瑶土司都来了一些。
他们围住作为临时王宫的原两广总督署衙开始请命,恳求莫子布在承天应命登大位。
因为老广们很清楚,现在不提利益不利益,就他们这常年造反,祖上与满清打生打死的模样。
身为广东人的莫子布造反一旦被满清按下去了,那满清重回广东,还能有他们好果子吃?
不得把全粤杀个人头滚滚!
所以他们相当于是没办法了,只有支持莫子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