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风烈烈起南洋人到中年纸老虎

第377章 汉臣皆不可信

 第377章 汉臣皆不可信

 紫禁城,上书房,四库全书总编纂处。纪昀纪大烟袋正在仔细校对。

 此书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由安徽学政朱筠提出,历史上到乾隆四十七年(1782)基本目录和初稿完成,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完成所有。

 这套书涉及面有多广呢,清史说它共著录书籍3461种, 79309卷,存目书籍6793种,93551卷;禁毁书籍3100余种,67000卷。合计13354种、239860卷。

 所谓的著录,就是乾隆允许的,觉得可以流传后世的。

 存目则属于不想著录到四库全书中,但要禁毁呢,又好像理由太牵强了,说不过去,所以只存档,而不著录。

 至于毁禁那就很好理解了。

 其中存目者,因为保管不当,后世也遗失了很多,残缺则更多。

 也就是说,乾隆这老货,修了一部四库全书,收集了各种类型书籍一万三千多种。

 但进了四库全书保存下来的只有三千多种,满打满算也不会超过五千种。

 这实在太恐怖了,对中华文化造成的浩劫,让即使莫子布这样的理科生了解起来,都忍不住头皮发麻。

 如果你以为这就是极限了,那就大错特错,这不过是冰山一角,因为在征集各种民间藏书的时候。

 乾隆还下令全国图书都要进献检查,前人涉及契丹、女真、蒙古、辽金元的文字都要进行删改。

 最后查缴禁书达三千多种,十五万多部,总共焚毁的图书超过七十万部,禁毁书籍与四库所收书籍一样多。

 这狗东西,几乎把所有能找到的,一丁点不利于满清统治的,都给删除了。

 造成了多大的影响呢,一个最浅显的比喻,那就是后世人看到的明朝皇帝事迹,很可能其中三成以上是假的。

 他妈的,乾隆老儿删就算了,他还篡改,给你加上一些似是而非,真假难辨的东西上去,完全掩盖住了真相,这是整个华夏史学界,最巨大的灾难,没有之一。

 其中明末的思想家,比如张煌言、黄道周、吕留良、顾炎武、黄宗羲、屈大均等人的著作思想,大部分被删改,小部分被焚毁。

 特别是吕留良和屈大均,九成以上的著作都被焚毁了。

 满清甚至连钱谦益都没放过,以至于后世学界猜测,钱谦益说没说过‘头皮痒,水太凉’都存疑。

 这就是为什么,哪怕蔡新这种给满清效命几十年,在很多人眼里要算半个汉奸的人,莫大皇帝都愿意放他,放他全族一条生路的原因。

 四库全书修到现在,才进入第五个年头,毁禁的工作大约才进行到三成左右,还可以抢救,也必须要抢救。

 “纪大人,蔡学士的家人从漳州带来了一些地方好酒,派小人来请您去一聚。”纪昀正把浩如烟海的明实录翻到最前面几页,就接到了蔡新的邀请。

 如今的蔡新,是上书房总师傅、协办大学士、兵部尚书、国子监祭酒,在汉人臣子中可以说是天花板的存在,他的邀请,纪昀可不敢不给面子。

 穿过一道道宫门,来到了紫禁城最外围偏东的一处偏殿,这里已经要算是宫墙外了,是以人声鼎沸。

 唯一让人意外的地方,就是这么多人不是太监和宫女,而是一大群读书人。

 因为四库全书重新誊写是个巨大的工程,因此最多时期,光是抄书员就有接近四千人,而现在虽然没那么多,但也有一千四百多人了。

 蔡新是故意选择这里的,人多嘈杂,很轻易就能把编纂四库全书的一些满人给隔开。

 同时乾隆在二十年前废除了粘杆处监察百官,搜集情报的功能,将这些职权,交给了内务府和来华传教士负责。

 因此隶属于皇帝的特务机构被极大削弱,这使得蔡新这种大臣,完全可以做一点自己的小动作,而不被乾隆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