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讲华夷还是论忠奸(第2页)
及至宋明,时移势迁,老祖宗数千年前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已经不足以让我等立足,所以才有两亡天下。
如今,泰西诸国竞争激烈,各种学问巨子频出,新的思想与技术层出不穷,显然已是第二次百家争鸣。
只可惜彼辈离我太远,无法感受到,是以大部分国民尚未清醒认识到我们若不积极去参与,就将被摒弃在这第二次百家争鸣之外,被我们口中的夷人大大超越,情势已经相当危急。
是以朕写此书,意在惊醒有识之士,不能再关起门来搞圣君明主自娱自乐了,而要开眼看世界!”
潘有为听的心潮澎湃,他是做学问,著书立传的,自然知道这个方向是多么的宏伟,只要写成,别说什么眼前富贵,那都是浮云,重要的是身后名啊!
不过,潘有为还是知道自己几斤几两的,“陛下立意高深,草民恐一人之力,不足以襄助,想请陛下准许草民选数人相助。”
莫子布还以为潘有为要提拔几个他昔日的伙伴兄弟,虽然有点诧异但也没有在意,“可,你且名单报上来就是。”
哪知反倒是潘有为诧异的摇了摇头,“回陛下,草民可没那么容易就选好人选。草民身边也没有这么多同道之人在。
因为要万里远处泰西欧罗巴,寻常人根本无法适应,还得取见惯海上风浪的海商、渔民之家出身,又需熟读诗书有所见解者。”
呃,这还真是不好选啊,海商家基本不求多读书,有点见解了就赶紧给家里帮忙生意,渔民家的则没钱让孩子读书增长见闻。
但想来广东这么大,应该还是能凑齐的,“潘卿,朕即刻任命你为通政司左通政,如法副使,巡游欧罗巴。
授权你立刻开始挑选合格人员随同前往,凡国内广东、广南、日南、兴唐四省任由你挑选。”
“呃,闽南也行,大胆去挑选去吧。”
通政司的左通政为正四品,而且还是相当于皇帝秘书的衙门,潘有为自然相当满意,立刻就下去了。
随后,莫子布就把于敏中的仆人给召了进来。
此次于敏中给莫子布的传递的消息,密信是一部分,口信是一部分,且是最重要的那部分。
于敏中仆人相貌非常普通,属于丢在人堆里很快就能消失的那种,而且眼神有些木讷,透露出一种没见过世面的憨蠢。
莫子布乍看之下,都怀疑这人是不是能承担为于敏中传口信的人物,哪知一开口,却思维清晰,对答如流。
“陛下,我家老爷让我说,满清看似依靠八旗镇压天下,实则八旗并无太多人才,光靠旗人早就完蛋了。
其治国,乃是以旗人为五脏六腑,汉人为手足耳目。
陛下此次打掉了满清主力,实际上已经让满清陷入风雨飘扬之中了。
如今满清旗人损失惨重,汉臣肯定会起二心,他们一起二心,满清虽五脏六腑俱全,但眼瞎耳聋四肢全无,毙命只在旦夕。
如今天下之间的大势已经扭转,陛下之敌,不在满清,而在是否能取得天下人的认可,而天下,江南又是重中之重。
于某觉得,此时全取江南,有快慢两种取法。
快则自海上大兵压境,断江南百姓生机,一路挟裹而定江宁,清廷在江南止有两江总督督标,苏皖浙三省抚标,漕运总督之河标,余皆不足为惧。
然此法虽然迅捷,但损伤民力太多有伤天和,又易根基不稳,使满清可以轻松招揽江南士绅。于某在北,见陛下未速取江南,乃知陛下雄才。
如今只剩慢取江南之法,对于陛下来说,不一定是坏事。
只是于某要提醒陛下,江南士林自吴三桂败亡之后,就与满清朝廷彻底妥协绑定了。
陛下不妨看看朝中江南官员的名单,就会发现,现今朝廷江南籍贯的官员中,最多不过两成,甚至只有一成是起自寒微。
余者皆是诗礼簪缨之家出身,父祖数代人都是高官,于某之金坛于家就是如此。
我们这些,就是选择与满清妥协,而换得垄断仕途维系家族的。
陛下如果想要取得这些人的支持,必定不难,但陛下依靠他们肯定得不到整个江南,还有尾大不掉之势,于某不知这是否是陛下所愿见到的。
若是陛下要真得江南,就不要寄希望于江南士林高层,而要着眼底层。
江南文华源远流长,其下不知道多少人饱读诗书连一秀才都不可得,这些人无钱无权又有鲤鱼跃龙门之欲,方是陛下助力。
此外,昔日坚定抗清之张煌言、黄宗羲、陈子龙等人,都有子嗣在,顾炎武,夏允彝、夏完淳父子亦有族人,他们生活窘迫而有才学,乃是陛下同路人。
其余吕留良等子孙被发配宁古塔,繁衍生息至今亦不缺可用者。
大王若能得到他们效忠,团结底层士人掀翻江东之水,足可淹没如今江南士林高层,得到一个真正的,明清两朝,都不曾有的江南!”
莫子布听的激动不已,这于敏中与他想的,不谋而合。
江南历来是国家财富之地,几百年后依然如此。
在经济上,可以说得江南而得天下,可是不管是大明还是满清,都没有真正掌控过江南。
洪武太祖试图掌握过一次,但他不得其法,最后失败。
满清以力相压,经过顺治、康熙、雍正三人的残酷压制,掌握了皮毛。
现在到他莫子布了,那必须要趁机搞个天翻地覆的,不然他定都南京,周围全是一票盘根错节的诗礼簪缨之家,这些人可不是顺化和北河的高门能比的,到时候如何能睡得着。
“继续说,你家老爷还说什么了吗?”莫子布问道。
于氏仆人跪在地上摇了摇头,“回万岁,没有了,我家老爷说,其余的都在他的密信之中。”
“起来吧,自己找个地方坐。”莫子布摆了摆手,打开了于敏中的密信。
然后莫子布就被里面的内容吸引了,于敏中为莫子布这个儒学的门外汉,点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既不应该讲华夷之辩。
因为华夷之辩,已经走到死路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