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辫子与拳头(第2页)
笑完,还故意踩了踩渔民的大辫子,又奚落的大笑起来,“不是有这辫子在,老子今天还差点打不过你个扑街!”
玛德,这话一说,周围一群留着辫子的脸上更绿了。
莫子布则在几个近卫的护卫下,一脸的坏笑,这么阴损的鬼主意,也就我莫大王能想的出来了。
“好,这好,军中注意尽量多选在广南、日南、嘉庆等省的士兵,不要被人认出来。再把赔偿金额提高一点,看情况给六分到八分银。
地方也要扩大,不但广州人要挨打,惠州的、潮州的、佛冈的、肇庆的都跑不掉,给我狠狠地打,打的他们鼻青脸肿,打的他们不敢再留辫子。”
这骚操作,连几个殿前安全处的特务都觉得有些无语,但又不得不承认,效果还不错,至少广州最近少了好多留辫子的。
。。。。
客家人,其实并不怎么好相处。
不管是此时还是后世,客家人最大的特点的就是保守、蛮横、父权很重、脾气火爆、非常喜欢抱团,连说话都听起来像是吵架,还有让人诟病不断的重男轻女。
这是他们生存环境造成的。
客家民系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汉民族的受难史。
历史上不管是永嘉之乱、安史之乱还是靖康之耻,都是汉民族历史上极为惨痛的事件。在这些汉人大规模从中原南逃的时代中,绝大部分衣冠士族去了江南立足。
但是别忘了,汉人不只是有衣冠士族,还有大量的平头百姓。
可彼时以南京、扬州、苏州、杭州为主的江南,其实没有多少地,很多地方还沼泽遍地,能够用来安置人口的土地相对有限。
这就导致了这些地方只容得下南逃的士族,最多再加上一点依附于他们的北人精壮部曲和佃户。
其他更穷困的底层人士,只能往江南的上游走,这些人最后大多数都来到了现在客家人聚居的赣南、闽西等地定居。
他们与先秦两汉被政府征发到此平定百越的汉人互相融合,在这些山区挣扎求存。
恶劣的生存环境,难以对付的敌人,相对闭塞的地理条件再加上没有多少文化,让客家人养成了这样的保守又团结然后还带着些凶狠的性格。
在各大汉族民系的支系中,客家人的很多特征,其实是最像两汉以前的上古汉人,最像祖宗的。
阴承方大步走在一条不算宽阔的大道上,这里是宁都州西南,莲花山底。
虽然阴先生差点把我莫大皇帝都给带到沟里去了,但那只是因为他没有在满清高层混过,而导致认识不全面而已,这并不能否定他的能力和在客家人中的威望。
虽然已经是莫子布任命的赣南巡抚了,但阴承方依然不改本色,一身粗麻青衣道袍,一双草鞋,脑袋上的头发长了不少,已经能简单挽一个发髻了。
在他身边走过的,也全是穿着粗布衣服,踏着草鞋的客家兵,他们大声交谈着,走的极快,时不时还有人专门过来看看阴承方这个客家人中很有名声的大儒。
此时就是这样,儒家文人在后世都被批烂了,但是在此时,他们仍然掌握着从朝堂到乡野的话语权,越是大字不识一个的百姓,就越是尊敬他们。
这种发自内心对学问的尊敬,几乎贯穿了中国人的始终。
部队走了没多久,就到达了宁都州城外不远处,而宁都城头,已经飘扬着象征大虞的红底金日大旗了。
满清在江西的兵力极为薄弱,全江西只有南赣和九江两个总兵,以及袁州等四个协,加上抚州的水师营,全省兵力只有一万三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