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风烈烈起南洋人到中年纸老虎

第410章 天朝帝国再出发(第2页)

 而他,又带着队伍返回了南京,由于南京紫禁城的恢复工作才刚刚开始,莫子布也只能暂时居住到两江总督衙门,把这里当做皇宫。

 农历九月二十七,莫子布正式在两江总督衙门竖起象征皇帝的黄龙旗。

 下诏先修复南京紫禁城内的太庙和太社太稷,以及城外的天坛、地坛、山川坛。

 而这些,都是为了在南京举行仪式而用的。

 并命在嘉定、会安、升龙、广州、福州、杭州的大虞官员和各省士绅代表于农历冬月二十之前,到达南京。

 随后,莫子布带着已经到南京汇聚拜见的江南士绅渡过长江抵达扬州。

 此时,扬州早已被赵翼收复,这位不但是性灵派的大文豪,治理地方的能力其实是很强的。

 虽然他不擅长兵事,但以此时大虞之兴,在江南已经不需要太多的武力了,反而要是的声望。

 赵翼渡江,就是最好的安排。

 是以莫子布到了扬州之后,扬州几乎没有发生什么动乱不说,淮安府上下的士绅代表也早在扬州等着拜见了。

 莫子布简单接见这些人之后,带着他们来到了城外的梅花岭上,这里乃是史可法衣冠冢所在,并且还建有一个忠烈祠。

 “汉家英雄,岂用胡虏纪念,假惺惺令人作呕!”

 到达忠烈祠门口后,莫子布亲自提着一杆大枪,助跑两步之后,一枪就把史可法忠烈祠上的‘褒慰忠魂’匾额给挑了下来。

 然后,他接过贴身侍卫林阿欲递过来的短柄斧,亲手把这匾额劈成一块一块的,让人拿到旁边去烧了。

 因为这玩意是乾隆三十七年(1772),乾隆亲自手书的。

 砍碎了匾额,莫子布又让林阿欲手持大锤,将乾隆为史可法制作的挽诗石碑砸碎,把乾隆亲自写的挽诗从忠烈祠中拿出来烧掉。

 “把这里改成扬州忠臣义民纪念祠吧,我想史忠靖公不会介意的。

 这些忠臣义民受他感召殉国,若能在此处相聚,看着我汉家江山复兴,也是美事一件。”说着,莫子布让人拿来一张宣纸,亲自写上了气壮山河四字,以用作新的匾额。

 我莫大皇帝穿越十三年了,毛笔字虽然还是一般般,但至少不会丑的不能见人了。

 随后,莫子布又亲自把毛笔递给父亲莫天赐,笑着对他说道:

 “乾隆号称爱诗,实则不如小学童,父亲乃是天南文豪,不如请即兴挽楹联一首,让天下人看看,汉家自有文宗。”

 莫天赐接过笔,既高兴又不高兴。

 高兴的是这种给千古忠臣,民族英雄挽楹联的资格可不是谁都能有的,特别还是要力压乾隆,注定会青史留名。

 不高兴的是,这是早就安排好的。为此莫天赐极为兴奋的写了好多首挽联,但最后都被莫子布否了

 现在他要写的,实际上是莫子布写好了让他背的。

 作为一个写出过‘一领蓑衣霜气迫,几声竹棹水光凝。飘零自笑江洋外,欲附鱼龙郤未能。’诗句,算是有一点文采的人,莫天赐很不爽。

 他很有一种感觉,这他妈到底谁是爹谁是儿子?

 千古以来,就没听过皇帝总是安排、支使太上皇帝去干事当工具人的。

 还懂不懂孝顺,真是倒反天罡了!

 可是呢,作为一个跟乾隆一样,自诩乃是文宗,喜好诗词书画的人,他又实在抵挡不了这种诱惑。

 于是假装酝酿一下之后,莫天赐提笔写出了上联

 ‘尚张睢阳为友,奉左忠毅为师,大节炳千秋,列传足光明史牒’

 下联则是:

 ‘梦文信国而生,慕武乡侯而死,复仇经九世,神州终见汉衣冠’

 这首挽联,莫子布没记错的话,应该是清末民初书法家吴煜为史可法写就的挽联。

 而莫子布之所以记得清楚,因为这挽联实在是写的漂亮。

 莫子布穿越前曾两次到扬州去游玩过,每次必到史可法纪念馆去祭拜,专门背过这首挽联。

 “好,太上皇爷好文采!”

 这挽联写的确实好,作为莫天赐的文友,大文豪赵翼抢先出来夸赞,后面自然是马屁声如潮水般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