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风烈烈起南洋人到中年纸老虎

第422章 共和议会(第2页)

 虽有上下之分,贵贱之别,但无战战兢兢、胆颤心惊如同伴虎之感。”

 卢文弨饮了一口浓茶后说道:“逆清之乾隆虽然也能做此亲易近人之举,但你能感觉得到,他不过是在伪装,在强行假扮圣君明主。

 但光中陛下,你却能感觉到那股真正的平易近人。”

 钱大昕看了卢文弨一眼,他知道卢文弨的话,可以说是颇有夸张之言,莫光中可没他说的这么好相处。

 卢文弨之所以会有这种感觉,其实是因为共和议员的地位与福利,着实震撼了这票江南文人,让他们感觉震惊又羡慕。

 这哪是什么议员,这根本就是批发丹书铁券嘛。

 因为这次来的人,都听说了一个经典的故事,那就是十几年前的共和议员长鱼港镇守使犯了包庇罪,皇帝为了把他定罪,硬是亲自出面解释,共和议员通过三次投票,花了一个时辰剥夺了他议员身份后,方才能定罪的事情。

 就问在座的,谁不想要这样一重保障。

 甚至对于很多江南士绅来说,这一个有保障的共和议员身份,比出仕做大官还要有吸引力。

 不过钱大昕决定给他们降降温,因为他这大学士距离皇帝最近,是知道皇帝心思的。

 “诸位,亚圣曾言: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你们且看看这共和议员都是些什么人,别说咱们这些来自江南的人,广东、福建的士绅有一人能得议员身份吗?

 今日在议会宫中出现的,都是安戴、嘉庆两省去拓殖的封臣和庄园主,这都是没要朝廷一分钱,拿命去南洋蛮荒拼搏的。

 比如此次回来的槟港子林通火和柯城男叶宪才,那是干着把头伸到荷兰红毛人口中的危险活计,不然哪有如今的地位。

 哪怕其中最次的,来自兴唐府的土官们,也是在陛下初兴之时就投靠的,光是为了把兴唐和日南两省的占婆人清理干净,他们就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扬州来的经学家阮承信带着十五岁的儿子阮元也来参加这个盛会了,他笑着附和道:

 “钱阁老说的对,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要入仕造福百姓,自然就不能得共和议员之保障。

 至于说共和议员身份不给大陆上士绅这个难题,倒一点也不难。

 我看这广州的气候与我江南到差不太多,南洋就算再热一些也无妨,闽粤人去得,我江南人自然也去得,诸位贤达若是有这想法,何不响应陛下开拓南洋的号召呢!”

 卢文弨笑着看向阮承信,“汝家多出武将,家中子弟能文能武,自然去南洋拓殖不难。

 我等家中全是只会拿笔杆子的,去了南洋还不得被土人给打杀了。”阮承信的父祖都是绿营将官,到他这一代才开始转文,但家族子弟却确实还多有习武的习俗,去南洋自然不难。

 听到卢文弨这么说,阮承信十五岁的儿子阮文却有不同意见。

 “抱经先生,陛下乃我汉家圣君,不似满清那等异族生怕咱汉人造反,是以从来不禁火铳等利器。

 晚辈近日研究了一下,发现火铳远比弓箭长刀要好练的多,只要身强力壮有胆气,不需童子功,只要旬日就能上手,练习二三月就可精熟。

 若是遇敌,任他习武二十年,刀法精湛如何,我一铳打来,数十步内取其性命,易如反掌。

 咱们江南人不缺钱也不缺人,更不缺农技精通的农夫,招募得三五十青壮,装备以火铳,土人就算十倍于我,彼手持破烂铁刀与木矛,奈我等何?”

 听到阮文如此有见识,阮承信也兴奋了起来,“诸位,在下早已研究过了,这南洋拓殖其实我江南人还有一大优势,那就是我等不缺技工。

 这无论是酿酒的,织布的,木匠、石匠,泥瓦匠,我江南人手艺人之多远超各处,此正是南洋拓殖急需的人才呀!”

 阮氏父子之所以如此兴奋,那是因为柯城男爵之子叶明月和他们勾搭上了。

 叶明月背后的人有地盘,有武力,阮氏父子能拉人,叶明月正在牵线,让阮承信嫁一个女儿给槟港子林通火的儿子,三方强强联合,

 这两把气氛烘托起来之后,一直作为大佬的袁枚与姚鼐两人也开口了。

 姚鼐算是考据学的大佬了,他笑呵呵看着众人说道:“我看要做议员,也不是那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