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风烈烈起南洋人到中年纸老虎

第470章 别忘了开眼看世界(第2页)

 三级战列舰英雄号重伤,战死七十余人,总伤亡超过两百人。

 五级风帆巡航舰中,孟买号沉没,全舰超过三百人战死。

 支援号沉没,舰长第二代达菲林男爵之子,海军少将约翰.布莱克伍德以下二百余人战死。

 当然,英国舰队的五级风帆巡航舰并不是现役,这些都是超过二十年的老船,半退役后被改造为武装商船或者缉私船出售给东印度公司,现在遇到中华海军威胁后,又被紧急改造为巡航舰。

 除了这些战舰以外,英属印度舰队,也有一些武装商船不同程度受伤。

 所以战后大致统计,英属印度舰队三级战列舰沉没一艘,重伤一艘,五级风帆巡航舰沉没两艘。

 战死中将一人,少将一人,准将一人,校官四十三人,官兵总计战死1100人以上。

 受伤则要比联合舰队低得多,算上被俘也就千人上下。

 这是因为在茫茫大海上,英属印度舰队战败的太快,根本没多少机会救出船员,导致受伤官兵落水后大量溺死。

 所以两相对比来看,中华海军沉没两艘,重伤三艘,英属印度海军沉没两艘,重伤一艘。

 中华海军官兵伤亡超过四千,英属印度舰队伤亡不到三千人。

 不过考虑到英国人沉没了一艘三级战列舰,伤亡不到三千人但战死一千一,实际上的损失要略大于中华海军,所以总体算是中华海军小胜。

 但从战略方面来说,中华帝国简直是大胜特胜。

 首先这一仗打完,英属印度舰队基本完蛋了,英国海外最重要的殖民地,失去了他们海军的保护。

 要知道,英格兰王国可是靠海起家的岛国,不是中华帝国这样的陆权国家。

 中华海军战败,大不了就是被骚扰,还可以靠陆军和要塞炮台苟住继续建造舰船。

 但英格兰海军战败,敌人就可以直接登陆骑脸了。

 虽然这是在印度不是在欧洲,但也需要英格兰立刻补充舰队过来,不然失去英属印度只是时间问题。

 可是现在这情况,英格兰正在欧洲被所有人孤立,并在欧洲和美洲跟法兰西、西班牙、荷兰的海军直接交战,他们根本抽不出舰队来印度。

 而从体量上来说,这是比战略方面还要大赢特赢的局面。英格兰本土只有一千三百万左右的人口,这还是算上了爱尔兰之后的人口数量,经济数据除了钢铁产量以外,全部落后于中华。

 而中华完成南洋半整合之后,就拥有了超过三亿人口,哪怕就是还没完全统一,半壁江山的大虞都有一点六亿人口,根本不是英格兰能碰瓷的。

 而且此时,英格兰还要面对整个欧洲的围殴,中华只要把马六甲海峡一关,就自成一片天地。

 别说战损还是小胜,就是一换一,甚至输了,这都是值得的。

 九月初八,前去追击的舰队都陆续返回,除了一艘倒霉的武装商船以外,追击队伍什么也没打沉。

 因为海上的追击,是很困难的,逃跑的敌舰在紧急情况下,可以把船上除开饮食以外的一切东西,比如火炮和伤员全部扔进大海。

 而追击的战舰你总不可能把这些也扔了,双方载重完全不一样,很难追得上。

 这就跟陆地上的战斗一样,敌军逃跑可以丢盔卸甲,你追的人总不能也丢盔卸甲,所以一般都是很难追上逃跑一方的。

 九月初九,重阳节,掉队没来得及参与亭可马里海战的十余艘战舰和武装商船,也陆续来到了亭可马里。

 陈联在城内举行了军议和战斗复盘与奖惩,这位被赶鸭子上架的统帅认识到,哪怕就是中华海军基本是由经验丰富的法国军官指挥的,也还是跟英格兰有很大差距。

 此战得胜,除了官兵用命之外,苏弗朗中将的指挥才能与敏锐嗅觉,也是极为重要的。

 这位历史上连拿破仑都称赞不已的海军统帅,把他的才华在这场战斗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若不是他把英国人戏耍了一遍,让这些英国人在海上白跑了三个月,使其上下疲惫不堪,战斗必然还会艰难的多。

 因为中华舰队进行了足够的修整,但仍然在临战时有接近四分之一的战舰没能及时赶到。

 若是这次被遛狗的是中华舰队,亭可马里海战是必败无疑的。

 陈联把这一切写成报告,发给了远在应天府的皇帝,他详细写了经过,并承认中华海军在将军指挥能力,军官能力,兵员素质上全面落后。

 特别是将帅这方面,至少还要把苏弗朗中将留住五年,让他继续为中华培养将帅方面的人才,以及等待目前的第一批新式海军军官成长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