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风烈烈起南洋人到中年纸老虎

第501章 茅麓山上小李王(第2页)

 因为这个缇骑总旗队的指挥佥事李亚山,原本匪号大辫三,乃是李献文手下的海盗首领出身。

 他海战打的不怎么样,但搜山捡海是一把好手,于是脱离海军,成了莫子布手下与北镇抚司镇抚使霍然齐名的特务头子。

 且财税监察缇骑总旗队只对皇帝负责,虽然只管财税,但有自己的审判和关押机构,俨然一个从抓捕到审判再到执行的独立小司法系统。

 朝堂上下甚至在背地里把财税监察缇骑总旗队称为小东厂,可见对其有多痛恨。

 这样带有特务组织性质的税务警察部门,一般人就算有皇帝的要求,他们也会鼻孔朝天不一定做到多配合,但唯独李献文可以。

 话说当年,李献文给莫子布带去了两千多山贼海盗,这些人文化不高,但作战勇猛,江湖经验丰富。

 大部分没做到多高的官,但在各个要害部门,担任关键职位的可不少。

 他们除了忠诚于莫子布以外,一般也对李献文这老大哥有三五分敬意,这也是莫子布把李献文顶上去的原因。

 让他这姐夫在前面当肉盾,莫子布就可以躲在后面观察。

 把那些对新朝政策,特别是财税、外贸政策有极大意见的一个个找出来,就算现在不处理,也可以做好标记重点关注。

 而某些江南士绅豪商,在精神层面被皇帝用东林党扣了个偷税漏税导致二亡天下的大帽子,现实层面被迫几乎完全实现了士绅一体纳粮。

 他们不敢出来反抗朝廷,于是就抓住李献文有些尴尬的身份不断做文章。

 前几月甚至还有人在南京应天府的大街上张贴自报,列举种种,说大明天倾完全就是因为李闯、张献之类流寇造成的,不是因为江南士绅偷税漏税。

 李献文虽然表面没说什么,但心里非常难受。

 莫灚也有点难受,但是有什么办法呢,这是皇帝要求李献文顶上去当靶子的,再是不愿意也得上。

 正在莫灚不知道该如何劝说的时候,山下传来了一阵阵喧哗。

 李献文下去一看,大量打着昔日大顺军将领旗帜的百姓,兴高采烈的涌上山来了。

 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在所有四川人祖籍中,有大量自称湖北麻城孝感的。特别是越往东,称自己祖籍孝感的就越多。

 到了川东,也就是现在重庆东北到宜昌以西这片区域,自称祖籍湖广麻城孝感的移民,起码要占到当地百姓的六七成。

 而从实际官方统计来看,湖广填四川中,湖北籍总共都只占两成左右。

 麻城孝感更是湖北的小地方,你把麻城孝感人都迁入川,也不可能占到这么大的比例。

 但我们看另外一件事就清楚了,祖籍麻城孝感最集中的地方,恰恰是夔东十三家中大顺军余部活动最频繁的区域。

 同时当年大顺军下面的兵丁中,也有大量是在孝感一带招募的。

 这就一下子对应上了,当李来亨在茅麓山上殉国后,满清随即解除了这一地区的封锁。

 这使得有些跟着十三家将领,比如党守素等人投靠了满清的百姓,和更多躲在深山里的大顺军余部百姓纷纷出来。

 当时此地人口十不存一,大片田地亟待开发,于是这些湖北籍主要是在孝感地区招募的士兵,纷纷顺流而下回到老家,最后再把家乡无地的穷苦人带了回来。

 等到清廷正式开始湖广填四川之后,由于进川的出口就在这些大顺军余部生产生活的地方,从长江中下游来的移民,只要自称是麻城孝感来的,都可以得到当地人的照顾和接纳。

 当年的百姓也大多没什么文化,久而久之,你传我传你,一两代人之后,祖籍都是湖广麻城孝感的了。

 李献文看到这些乡党上来,心中阴霾尽去,大笑着迎了过来,他两手拉着长子和次子说道:

 “快,来给你叔伯们磕头,当年要是没有他们,我李献文不知道死在什么荒郊野岭了。”

 不过还没等李献文跪下去磕头,最前面的老者就扑过来,把李献文给扶了起来。

 “二娃子啊,我是真没想到,你还真能带着大明朝一起打回来,前年消息传过来,说是朝廷当家的是李闯子孙,我们都不敢相信。”

 “真不愧是我李家子孙,是永昌皇帝的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