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 陕甘乱起(第2页)
且平日里他们又不可能频繁跟官府打交道,能跟他们日常相处的,都是跟他们一样在最底层生活,好似得了包庇,得了天大好处的汉人。
天长日久,这不就恨上了嘛。
而等伍弥泰把道理说给了还不懂的永璇,立刻让这位八阿哥感觉天地都旋转起来了。
本来他到陕甘,就是以为教徒可以拉拢,希望天方教的力量,来对抗大虞。
但结果谁能想到,大虞慢腾腾的没打过来,倒是他这教徒和汉人之间的矛盾,要先爆开了。 “惺园先生,我该如何是好,万一甘肃的教徒先闹了起来,这关中,这陕甘还能守吗?”
永璇一脸希冀的看着王杰,希望他能出个什么妙计。
不过被永璇寄予厚望的王杰并未这么表态,只是表示事情还未到最后一步,他要先去查清事实了,再来禀告,随后就告退,好像确实急着去查证一般。
只是一出门,王杰的脸色就变了,他看着同族的咸宁知县王垣和跟着他出来的陕西按察使王廷赞,示意两人跟他往巡抚署衙走去。
甫一进屋,王杰就迫不及待的低声问道:“甘肃的形势怎么样,可还稳的住?”
王廷赞也赶紧回答道:“各府城,大部分县城还稳得住,有些地方就难了。
马明心这教匪习得大食蛊惑人心之法,将早就不满的人全部挑动了起来。
素来温和的老教门已经不为底层教徒所喜,那些闹着要搞舍希德的,才是其中的主流。”
“华州、华阴、渭南等地的情况也不容乐观,那些信了新教的教头,只要在某地传得一教,立住一门,立刻就有百十教徒供其驱使。
因此如痴如狂,他们不断鼓动,挑拨仇怨壮大自身。”
王垣也低声说道,他道出了陕甘传教之快的最大原因。
还是利益惹的,此时到关中的天方教与汉唐时期的佛教颇为相似,每到一地,先建庐舍,再聚僧兵,后置教田,形同坞堡。
也就是说,只要你能发展出教徒,得到百十人拥戴,基本就可以成为一个有土地、有乡勇可驱使的乡间土豪。在这种利益的驱使下,自然有人为了传教如痴如狂。
王杰听的脸色铁青,不身在此时的陕甘,就不明白此时的教徒和汉家矛盾有多大。
一个简单的事情可以说明,历史上杀人如麻,残暴不已,最后兵败身死的多隆阿,到了满清早已灭亡的解放前,还在被陕西人吹捧,称为多公,视为英雄。
而最终平定回乱,收复新疆,救了陕西几百万人性命的大功臣左文襄公,却一直被骂成左大阿訇,很不受待见。
做到左文襄这样,以当时湘军面对教徒那极低极低的军纪,还要被埋怨,可见双方积怨有多深。
“再加把火,就说陕西汉人要迎汉人的军队入陕甘,到时候.。”王杰阴沉着脸,话没有说完,但屋内两人都懂了。
“这是要剜却心尖肉,去医眼前疮啊!”王廷赞有些不忍,颤抖着呼喊了起来。
此时教徒已经占到陕甘的两成多,且远比汉人组织度高,一旦起事,最先吃亏的肯定是组织度低的汉人,说不定还要吃大亏。
王垣则把牙一咬,几句低沉的话语,仿佛是从牙齿缝里面喷出来的一样。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只要能医了眼前疮,心头肉也能补回来。我们人多,死上几十万也不会绝种!”
王廷赞浑身冰凉,看着屋内的几个陕西人,他不再说话,因为他是奉天人,又不是被乾隆安排来辅佐永璇的,随时可以脱身。
而这些陕西人,作为最后投向大虞的汉人,这场彻底埋葬未来麻烦的浩劫,就是他们的投名状。
为大虞解决了西北最麻烦的祸患,他们这些人的未来才会更加光明,王杰这样的肯定会回到新朝做阁老,王垣这样的也有封疆大吏的前途。
。。。。
王杰等人回去署衙商议了,永璇等人还留在总督署衙,这些旗人互相间面面相觑。
他们不是傻子,自然也能感觉出来王杰等汉人的突然疏远。
“哈当阿,咱们还能回草原上去吗?”永璇问着身边的蒙古正黄旗人,陕北延绥镇总兵哈当阿。
哈当阿迟疑了一下,有些话他原本不会说,但现在他可以说,“八郡王,草原上回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