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风烈烈起南洋人到中年纸老虎

第509章 殖民者的巅峰(第2页)

 。。。。

 威廉堡中,英属印度高层除了在吉大港镇守的伍德霍尔男爵以外,全部在此了,包括两次战败的海军中将爱德华.休斯。

 不过最后这次,休斯中将把这艘四级战列舰带了回来,并成功沉入了胡格利河,算是小小的挽回了一下脸面。

 “先生们,请允许我向你们介绍威廉堡省政府这半年的成果。”总督沃伦.黑斯廷斯见人都到齐之后,开始拿出厚厚一叠文件分发。

 此时英国政府还没将他们在印度殖民地直接以英属印度命名,而是称作威廉堡省。

 这个威廉堡省包括后世孟加拉全境和印度的西孟加拉邦,恰尔肯德邦、比哈尔邦、北方邦大部分和一小部分中央邦。

 基本就是从德里往下的整条恒河流域,也是后世整个印度最核心的地方。

 总督沃伦.黑斯廷斯看了会场一眼,人来的很多,基本上整个驻军上尉以上的欧洲人都来了,甚至还包括一些已经与英国人深度绑定的本地人。

 “在过去的六个月中,我们将柴明达尔体系做了完美的设计,这个系统照顾英格兰王国与印度本地贵族双方的利益。

 它让我们可以更加紧密的结合到一起,让我们一起享受印度的繁荣与富裕。

 我想,不管是谁,不管从哪来统治印度的人,都不可能像英格兰王国,像威廉堡省政府这样,能兼顾所有人的利益。

 柴明达尔,将让我们永远不会分离。”

 随着黑斯廷斯总督的激昂演讲,下面的本地人发出了一阵阵欢呼声,显然他们看到的东西对他们很有利。

 柴达明说穿了就是包税制,这在印度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千百年来他们都是这么玩的。

 不过以前各种统治者来印度玩包税制是有规矩,也可以说有底线的,虽然这底线,是真特么的低。

 在以前,印度的包税制类似倭人那种玩法,比例差不多是六二一一。

 也就是农夫拿六,包税者拿二,最高统治者拿一,剩下的这一,则由统治者分配,用来保证王国的正常运转。这玩意,基本还是能保证大家都受益,农民能活得下去,包税者和王国贵族都能过得不错的。

 当然各地的规矩并不一样,但基本农夫至少能拿到自己收成的五成,虽然地位低,但收入还可以,勉强能保证家人吃饱。

 当然,别看最高统治者才拿一,好似有点少,但你要考虑到印度的社会结构以及印度教文化。

 在印度教种姓制的调教下,印度百姓极为认命,都是吃少少的还乖乖交税,这让印度统治者需要花费的统治成本,连中华的两成都不到。

 而且包税制也不是在所有地方施行,他只在最高统治者力量比较薄弱或者不屑于直接统治的地区施行。

 而到了英国人这,历史上他们几乎把全部占据的土地,都施行了包税的柴明达尔制度。

 收税更是史无前例的狠,英国人要求包税的柴明达尔每年上缴他收到的百分之九十税款。

 这.看似完全是不给活路啊!

 也确实是不给活路,但不是不给所有人活路,而只是不给最底层的农夫活路。

 因为英国人拿走九成之后,其他的事情一概不管。

 也就是说,他们只按照目前的税收额度拿走九成,至于柴明达尔收多少,是不管的。

 所以,在历史上施行这个柴明达尔政策后,包税的柴明达尔一般会收两次税,第一次收的九成交上去,第二次收的,百分百留给自己。

 这使得底层农民从最开始的上缴四成产出,普遍提高到了上缴六成甚至会饿死人的七成。

 那么要是因为天灾收不上来怎么办?

 别慌,英国人允许柴明达尔欠账,只要照常付给利息就可以,你一年受灾,总不能年年受灾。

 所以,历史上在印度,以至于形成了灾年不可怕,灾年后的丰年才可怕的诡异现象。

 因为灾后的丰年由于柴明达尔要尽快把要付高额利息的欠税缴纳,会毫无底线的压榨底层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