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风烈烈起南洋人到中年纸老虎

第539章 撬开萨摩藩的狗嘴

 第539章 撬开萨摩藩的狗嘴

 所谓琉球闽人三十六姓,乃是明朝建立后,琉球中山王察度在向明朝朝贡的时候,因仰慕天朝文华,羡慕中土生活富足。

 特向洪武太祖请求赐一些中国之人到琉球,用以丰富琉球文化,发展琉球经济。

 特别是在基层教育、航海、石匠、木匠等百工行业上面,提升琉球的生产力。

 当然,还有个后世没有明说的作用,那就是渡种。

 在当时,大陆上的汉人等族长得高大白皙,举止翩翩,被称为上国华人。

 而琉球这些地方的百姓矮小黑瘦,所以一直有找汉人渡种的习惯。

 而渡种的要求,也不是琉球专属,实际上在琉球之前,很多国家、民族都已经完成这个阶段了,琉球实际上是收尾的那一个。

 比如在琉球之前,半岛的王氏高丽时代和主要集中奈良时代到镰仓时代的日本,都有大量找汉人渡种,以改良本土人种的风俗。

 这是一种从文化到经济,在精神和物质层面拉开代差后,单方面碾压才会出现的极端现象。

 人类毕竟出现文明也就是几千年的时间,这点时间在进化上几乎只能称得上短短一瞬。

 因此哪怕是现代人,基因里也有很多反应最原始时期的遗留。

 这种对强大一方在脑海里近乎神话一般完美化,偏执一般狂热期望能加入强者。

 同时还伴随自我矮化族群,希望改头换面融入新族群的慕强,就是隐藏在人类基因中原始遗留。

 这是原始时期,人类为了保证自己能活下去,而在基因中打的一个补丁,一旦触发,会相当的狂热。

 这也是后世好多伊泽瑞尔女孩,一看到个白皮就两眼冒星星,直呼好帅好帅的原因。

 也是那些能用后天修行,能用后天学习和强烈的民族自尊,压制这种欲望,为本民族奉献,拖着一个族群前进之英雄,最被人推崇的重要原因。

 这不是简单就能做到的,而是在用后天的修行来跟先天的基因对抗。

 而既然琉球闽人三十六姓承担了渡种的任务,于是就被安排在距离首里王城不到两公里的久米村居住。

 因此这些从福建去的中国人,也被称为久米三十六姓。

 当然,这个三十六姓和莫子布搞的回良三十六姓一样,是一个虚数。

 后世统计,琉球闽人三十六姓中,总共也只有二十五姓。

 后来琉球王室为了凑足三十六姓,还特意加了十姓琉球人和一姓日本人进去。

 而最开始渡海去到久米村的,历经洪武和永乐两朝,也只有以浙江温州人金瑛,福建泉州南安人蔡崇、福州长乐人郑义才、福州侯官人红英、福州闽县人林喜、陈康为首的九姓。

 其余十六姓,是之后一直持续到大明灭亡,甚至康熙初年还有牛荣生奉旨前往久米村,是在长达近三百年时间,陆陆续续过去的。

 而由于到达的时间先后不同,地位也各不相同。

 比如最先到达的九姓,他们就是跟琉球王室,以及被称为首里士族的上层贵族联姻。

 后来的十六姓,联姻对象的档次就低了很多,更多则是在自己圈子里面互相联姻。

 而这个曾经被叶明月寄予厚望的吴家,就是最开始九姓之一的后嗣,不过不是父系而是母系。

 其起源于历史上永历时期,第一尚氏王朝受大明册封,被赐予尚姓。作为王室远支的吴家没有得到赐姓,但也给自己找了个姓氏-吴。

 因为日本靠近中国这片和琉球,历史上受吴地的影响很大,很长一段时间内,吴甚至可以代指中国。

 然后又在康熙三十一年(1691),琉球王将所有王室分支,统统改为向姓,因为向看起来仿佛比尚少了两点,很适合做王室近支的姓氏。

 所以这个吴氏,实际上应该归于王室的成员,而不是久米汉人。

 叶明月发了一通火,心里颇为不爽,此时他才不过二十一岁,一辈子到目前为止,都是相当顺风顺水。

 叶明月出身南洋勋臣之家,父亲是皇帝做披耶安戴时认证的拓殖勇士,肠穿肚烂后还杀土人十余,靠着高超的武技和超强的生命力,硬生生从一个农夫混成了封臣。

 而叶明月家出身的嘉应州上井塘寨叶氏,是客家人在新朝中第一豪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