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风烈烈起南洋人到中年纸老虎

第540章 德川将军,大的要来力(第3页)

 田沼意次为了把这两大泽开发出来,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持续了快二十年,但结果还是以失败告终,让幕府背上了极重的财政负担。

 而此时的日本,虽然有各种金小判、银判作为货币,但主要的税收和等价物还是稻米。

 所以田沼意次在与复兴公司的贸易中获得好处之后,就起了小心思。

 他想利用日本国内米贱银高的特点,反向通过贸易从大虞获得白银,再把这些白银折算成米,用来填补财政上的巨大空缺。

 这真是倒反天罡了,历来日本都是将银矿出口,用来换取中国货物,以至于出口多了自己都不够用的,还真没听过反向引入白银的。

 嗯,也不是不想,而是日本几乎所有的物产,都要用来换中土产的各种急需品,他们没资格反向引入白银。

 但在莫子布这,那是相当可以的。

 “当然没问题,不过商社大佬,皇帝近臣郑公锦水,托在下带了个话,郑公建议首座阁下直接用大虞的银元。”说着,魏永和递上了六七枚大虞银元。

 田沼意次接过来一看,果然制作精良,花纹十分精美,还有十两银元、五两银元、一两银元、五钱、一钱等等面额,用起来也应该很方便。

 不过,好像不太足称。

 “当然,大虞的银元是按照库平七钱三分来造的,对于泰西夷人,皇帝陛下自然是按照一两银强行兑换。

 不过日出之国的文华源自中华,咱们算是自己人,皇帝陛下愿意就首座阁下兑换的银元,按照八钱三分来算,中土只收大相国一成七的锻造、损耗和运输费用。”

 田沼意次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这样一来,又能多出一成七的收入。

 不过他没有表现出来,而是学着汉人的样子,朝右上方拱了拱手。

 “中土皇帝仁德,外邦感激不尽,不过小邦穷苦困顿,还请魏君与郑公言语几句,请他奏明光中陛下,请再让一点吧。”

 魏永和一听,这是讨价还价啊,那生意就是成了。

 他见田沼意次态度没有那么高高在上了,于是故作沉吟,显得很是为难的说道:

 “此事事关重大,哪怕就是让一分,也是天大的利润,空口白牙,小人也不好去分说。”

 “你有什么要求,但说无妨。”田沼意次抬了抬手,示意魏永和直说。

 魏永和咳嗽一声,清了清嗓子,稍微把头靠近了田沼意次一点!

 “光中皇帝确实仁德,但也离不开复兴商社大老郑公的进言,如今他要开发台湾岛,颇缺粮食,还请首座继续行点方便。”

 田沼意次脸上听完,脸上阴晴不定,因为他有些搞不清楚,这位天子近臣,复兴商社的大老郑锦水,是要干什么?

 这两年多来,复兴商社一直在溢价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二十收购日本的铜、硫磺、硝土、裱物、生丝、中药材等。

 这些玩意,除了铜以外,中土都不少,用得着到倭国高价收购吗?

 收购了,他又卖得出去吗,就算卖出去了,还能有利润吗?

 按说,能做皇帝近臣的,应该不是傻子,可他们这么做,到底是为什么呢?

 或许,就是为了让大虞的银元进入日出之国,来赚这一成七的铸币钱?

 田沼意次确实是不理解,不过,有钱不赚王八蛋,这些年中土的高价收购,让幕府和一些跟幕府关系密切的大豪商,都赚的盆满钵满。

 现在光是田沼意次知道的,下面幕府辖地和各藩都把大量稻田改成了桑田、药材田。

 大量沿海农夫把地都荒废了出海去弄裱物,但仍然不能满足中华的胃口。

 钱太好赚了,每个人都喜笑颜开。

 难道他们是想以此拿捏日出之国臣服,要是不听话,就不跟我们做生意了。

 这.这不就是朝贡的加强版吗?

 这是日出之国求之不得的好事啊!

 当然,也有人提醒田沼意次,这样下去,日本自己的粮食会不够吃的。

 但是,田沼意次在财政上的窟窿太大了,他根本不敢放弃这个重大财源。

 粮食不够吃,不过出点乱子,要是财政窟窿堵不住,搞不好哪天某个旗本,就会把他捅死在这白书院的松之廊下了。

 要知道,赤穗事件中,赤穗藩藩主浅野内匠头在这在刀捅吉良义央大腿的事,但现在还被人津津乐道呢。

 这江户城,到处是有资格带刀的武士和旗本,杀个人不要太轻松。

 再说了,江户幕府的首任大将军家康公就说过,‘使农夫半生不如死,是一种政治的奥妙。’

 没粮食吃好办,反正日出之国的人太多了,饿死一些就能解决粮食问题了。

 嗯,确实没毛病,但是田沼意次很快就会明白,在日本历史上,天明这个年号的含义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