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章 圣人与真圣王(第2页)
南洋的封臣,独立自主性是非常大的,毕竟是披荆斩棘去开拓,投入大,条件艰苦。
但倭国可不是,那是现成的,要是给他们南洋封臣的待遇,基本不怎么过问藩内的事,比德川幕府管的还松,那莫子布何必打这一场征服之战呢?
于是仪式办完之后,莫子布就将林述斋召见了过来。
此人少年老成,十五岁看上去绝对超过二十五,大大的额头朝前突出,看上去有种古画中高僧甚至佛陀的感觉。
他穿着粗麻衣服,说话沉稳,如果不是少了几分白衣傲王侯的顶级学者气质,确实很有儒门领袖的感觉。
而且别看林述斋只有十五岁,就觉得他还是个小年轻,实际上他的长女已经快一岁了,庶长子也马上会出生。
十五岁的年纪,已经是一个完全的成人了,不然也不会被选为秘密使团的一员。
而在莫子布不知道的历史上,林述斋被称为林氏中兴之主,他复兴了被古学派沉重打击的水户藩学,完善了一部分朱舜水没有能自圆其说,或者说将朱舜水带来的儒学,进行了真正倭国本土化。
他教育出了佐藤一斋这样的日本儒家圣人,深刻影响了日本社会,使日本在文化和思想上真正脱离了荒僻海岛式的自娱自乐。
甚至在历史上,如果没有林述斋教出来的,以佐藤一斋为首的弟子们从各方面影响幕府,甚至迫使德川幕府大政奉还,尊天皇为真圣王开始攘夷。
没有他们用尊王攘夷思想,弥合倭国东西两方有识之士的分歧,协调双方的利益。
甚至劝说幕府以及亲藩们,主动放弃了相当大一部分权力给西南诸藩,又成功将天皇迎入了江户(东京)。
萨摩藩和长州藩的倒幕运动,还真不一定能取得成功,就算取得成功,那至少也还是以十几二十年战争为长度。
以把日本打个稀巴烂,被英法甚至俄美扶持一大堆代言人的半殖民地为代价,来取得一个凄惨的转型改革。
这也是林述斋亲传弟子佐藤一斋,被当时痛苦于国家沦为半奴隶半殖民社会的中华文人,奉为儒家最后一个立德、立言、立功三立圣人的原因。
而对于这样能当佐藤一斋恩师,自小便是儒家神童,十二岁就是倭国儒家风月社派中坚力量,十八岁就能开坛讲学,二十五岁便教出一大堆弟子的真正天才,千万不要用年龄来衡量他的能力。莫子布与林述斋闲谈了几句,就感觉到了,此人的见识、学识和眼界,与他的年纪,极为不相称。
于是,双方的谈论,也就越来越深入,莫子布笑呵呵的说道:“若是没有泰西白鬼的崛起,泰西罗马大秦帝国有兴复乃至控制寰宇的可能,朕也不会如此粗暴对待日出之国。
德川家包括尔等,也都可以继续自由自在的关起门来过小日子。
甚至就是山城国僭越称帝的所谓天皇,只要他不把名号弄到外面来招摇,朕也可以当做没看见。”
莫子布这话,在他穿越者身份不暴露的情况下,不管在谁看来,都是肺腑之言,所以林述斋也觉得非常正确,他还赞同的点了点头。
“德诠可知道,为何会这样?”莫子布亲切的叫着林述斋的字,还顺带考较了他一下。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林述斋究竟还是年轻,对权力还有很深的迷信,因此在莫子布面前姿态放的非常谦卑。
他有些紧张的用半个屁股坐在锦凳上拱手回答道:“日出之国在中华之东,又不与中华接壤,文化上也一直有所游离,更兼地形复杂,民三千万口。
草民虽是倭人,但也不妨举个不恰当的例子,日出之国之于中华,就是家门口徘徊的孤狼。
如今之势,中华要经常出门去与人争斗,若不解决日出之国这头孤狼,怎么能放心出门呢?
更何况,若是这近在咫尺的孤狼被强敌收养,祸患就更大了。
所以寰宇形势只要走到东西争霸的地步,中华就必须先解决日出之国,这是中华走向至尊的最重要一步,做不到这步,就会家门不靖。”
“说得好,那德诠知道朕现在面对尔等日出之国,最头疼的是什么吗?”莫子布拍了拍手掌,夸奖了林述斋一句。
“草民愚钝,但今日就斗胆揣度一下圣意,陛下应当是对如何处置这二百多大名而忧虑吧。
毕竟不把他们在中华的地位解决,就不可能得到他们的支持,若是东瀛的大名都不接受中华,恐怕没有十年八年,是安稳不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