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风烈烈起南洋人到中年纸老虎

第571章 上洛,上洛(第2页)

 因为和女和朝女,就是现在华女最好的平替,除了语言障碍以外,基本没有影响。

 且语言的障碍,其实在此时的华人之间也大量存在。

 闽粤桂和浙东人,好多一个县的语言都不同,再加上大量拉回来的安南京汉华人,不算语法,只算互相之间日常基本词语的差距,并不比与日韩差多少。

 甚至在某些词语中,朝鲜话与粤语发音的相似程度,竟然高于粤语和浙东温州一带方言相比。

 “南洋地价也涨了,南暨岛一亩熟田已经涨到四块银元,以前根本不值钱的生田也要八钱银。

 嘉西府能种香料的百亩庄园,已经从一百六十五银元涨到了两百二十银元。”

 婚嫁和农奴的价格飞速下跌,但土地的价格,却在飞速上升,到处的土地都涨了,因为马上就有更多的稳定农奴可以耕地了。

 “太好了,哈哈哈,今年回家,老子也能整一辆三匹白马,还必须是折耳马拉的马车了。”

 李长庚嘴都笑得咧开了,现在为了搞活市场经济,除了五匹马以上不准弄,其他限制都没那么严格。 听到李长庚没城府的喊了出来,屋内的军官们也是非常高兴。

 作为战争的执行者,镇东军上下,特别是作为主力的京营立威军的军官,甚至士兵,都提前在南洋买了大量的地。

 好些军官还弄了庄园,这次价格已经上涨百分之五十以上,他们各个都发大财了。

 “叶君,真是辛苦你了,熊本藩这次最少能动员出五万人下南洋,未来则会有更多。”

 熊本藩藩主细川重贤也是笑得乐开了花,他也买了不少南洋的地,虽然是从镇东军军官手里转手得来的,但也赚的不少。

 更重要的是,作为地头蛇,熊本藩手里控制着大量人口,还可以去劫掠四国岛的农夫,把他们卖到南洋。

 如今行情这么好,光是卖人,熊本藩预计都能得到超过五十万银元的收入,不但财政问题马上可以解决,甚至还能盈余很多。这也是镇东军在九州岛得到了强力支持的最大原因,因为有好处。

 甚至这些九州岛的武士已经不断开始进言,要求向东进军了。

 大阪平原和美浓平原得多少人啊,全部抓了买猪仔,那得卖多少钱!

 这种稳赢的发财路子,傻子才不参加。

 “板载,板载!”欢呼声也在外面响起,看来南洋船带来的土地上涨消息,也已经扩散到外面的中下级武士阶层了。

 萩城明伦馆中,大量来自各藩,主要是九州的中级武士们正在这里大讨论。

 倭国与中华的关系,跟大众的想象中,有很大的不同。

 最明显的表现就在于,除开目前这块二百年的时间里,倭国与中华,关系并不亲近。

 这不但是指情感上,也是指文化上。

 可以这么说,倭国在遣唐使潮流结束以后,就基本跟中华没有多少关系了,他们在遣唐使学去的似是而非文化上,确实发展出了自己的特色。

 虽然这个特色,非常垃圾,但确实是他们自己的东西。

 后世倭国那种在除开东亚人能辨认出来,外国人看着跟中华文化没什么区别的日本文化,实际上是此时,也就是甲申后这二百年,重新塑造的。

 做一个简单的比喻,那就是倭国的文化在遣唐使结束后发展出来的文化,是一种披着唐代文华特征外衣,但内里却是非常野蛮、诡异、荒僻、落后的孤岛文化。

 哪怕他们跟大明在朝鲜打了一仗,也有很多浪人出海与中国人组成洗劫大明东南的海盗,但文化交流依然少得可怜。

 倭人在这段时间,从一个接受了华夏文化,看着有点文明的国家,迅速退化的非常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