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风烈烈起南洋人到中年纸老虎

第573章 做与不做都是错(第2页)

 那么如今我兵力三倍于唐人,若是固守坚城,那他们岂不是更加无法击败我们?

 既然如此,为何还要冒险出击,坚守不出,难道不是更好的选择?”

 松平定信差点一口老血喷了出来,这个角度,真是太他妈刁钻了。

 而且他还没有开口反驳,将军德川家治就做出决定了。

 四十多岁心灰意冷的征夷大将军,本来就害怕野战会遭遇大败,既然固守就能赢,那还主动出击干什么。

 “还是固守大阪吧,定好的策略,就不要改来改去了。”德川家治一锤定音,于是战略就被定下来了。

 松平定信也只能认命,虽然他总觉得好像哪里有点不妥,但也已经没法说服其他人了。

 。。。。

 淀川,作为大阪最主要的河流,注入的支流极多,水量还是很充沛的。

 原本河上的浮桥也已经被幕府军完全破坏,数万大军,要想渡河,就只有重新搭桥这一条路可走,这也是幕府军,最想让镇东军干的事。

 那就如他们所愿,瑞恩斯坦手握大量火炮,根本不怕淀川对岸幕府军那些小炮的炮击,完全可以从容架设浮桥。

 反而是幕府军这边,虽然他们打定主意要坚守大阪,但守城可不是单纯坚守不出就行的,城内的人心士气,才是最关键的因素。

 如果淀川的天险以及幕府军在淀川岸边的炮台,再次被轻易拿下的话,对幕府军的打击,将会更加的严重,甚至是致命的。

 这就是松平定信最担心的点,因为守城不但是城墙坚固就行,还得人心坚固。

 幕府军三倍于镇东军,但连出战的勇气都没有,这是很损伤士气的。

 七月十四,瑞恩斯坦开始指挥大军渡过淀川河,幕府军果然选择了坚守,仅仅有幕府军昭义队一千人,仙台藩兵七百人在河边堡垒和炮台上轰击镇东军。

 而幕府的火炮都是非常老式的舰炮,要么口径太小,根本打不出多少伤害,要么太过沉重,无法及时调整方向,看着打的热闹,实际上没有多少作用。

 结果就是,本来只做试探的镇东军,两天就成功渡过三千人,在淀川东岸站稳脚跟,反过来对幕府在岸边的堡垒和炮台形成了分割包围。

 这一下,德川家治又傻眼了,坚持守城作战的大关增辅也傻眼了。他们实在没想到镇东军渡河渡的这么轻松,现在除了淀川天险两天就失去以外,被切割包围的幕府直属昭义队和仙台藩兵,都是幕府军中相对精锐的。

 总不能又像抛弃会津藩兵那样,再次抛弃这些人吧。

 松平定信这下可兴奋了,那种众人皆醉我独醒,你们都是沙贝的感觉,让人非常沉醉。

 “上样,昭义队不能不救,仙台藩武士也不能不救,出动吧,我们三倍于唐寇,一定可以击败他们的。

 况且唐寇才渡河数千人,咱们根本就不是三倍,而是十倍于他们,出动吧!”

 德川家治本来就没多少主意,他用他那不太灵光的脑子思考了一下,之前两次他都信大关增辅这种坚守派的,结果证明是错误的。

 那么大关增辅等人是错误的,那与他们意见相反的松平定信,就一定是正确的。

 “好,出兵吧,精选三万最强之武士,一举消灭唐寇!”

 呃,其实,德川家治不知道的是,固守和出击,都是错误的,因为双方的战斗力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只不过区别在于,固守败的慢点,能坚持一段时间,主动出击的话,幕府军很快就会失去战斗力。

 天刚微微亮,一缕缕让人舒适的冷风从东面吹来,让人心情都好了几分。

 火山大喷发带来的火山灰虽然会遮蔽阳光形成寒害,但如果不考虑农业生产的话,这种天气还是很舒服的,特别是在夏季来说。

 比如此时,农历七月了,但并没有特别炎热。

 抢先渡过淀川的,是立威军最精锐的部队,由立威军指挥使,明末大忠臣陈子龙的子孙陈秋泽亲自率领。

 自从以少量部队尽杀杭州驻防八旗后,陈秋泽就由文转武,目前已经是江南士绅出身的武将第一人了。

 “旗帜倒是挺多,阵型还算严整。”陈秋泽放下手中的望远镜,对面从大阪城及左近看出来的幕府军打着各藩各家的家纹,黑压压一片,看起来确实挺唬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