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风烈烈起南洋人到中年纸老虎

第574章 大刀向鬼子的头上砍去

 第574章 大刀向鬼子的头上砍去

 发起战争很容易,随便找个借口,你想打马上就能打起来,但是要结束战斗,那就不容易了。

 别说失败者,就是胜利者想要结束战争,都需要时机。

 松平定信搭上自己的儿子,是想要给这场他坚持发起的战斗,打一针强心剂。

 但很可惜,现实无情的给了他一耳光,因为这不是强心剂,倒很像是在火上浇了一桶油。

 渡河的京营立威军以浙江兵为主,主力是当年杭州光复战中狂暴的百姓,混搭一些大虞朝成立后,从浙东处州、温州、台州招募。以及著名的戚家军来源,金花府义乌、东阳两县良家子为主。

 江南百姓不是不能打,而是生活水平太好而太惜命,不肯拼死作战,且书读得多了,总是会在身上积累一些知识带来的清澈愚蠢。

 这种书生一般都不能打,但要是他们遇到一个合适的环境。

 比如有人能用理想、责任与纪律把他们组织起来,且作战技能不是必须要童子功之后,书生的战斗力,又是相当恐怖的。

 而现在的大虞朝,不但达到了书生武德爆炸的条件,还有另一个有利的条件。

 那就是自大虞朝光复江南的这八年中,许多七八岁的孩童,不但有机会成为书生兵,还有机会从小练习杀人技。

 他们是看着大虞朝重塑汉人雄风,看着新的洪武大帝从南到北,驱逐鞑虏,光复河山的同时,又打下了一个亘古大帝国的。

 所以,他们异常自信,对皇帝相当崇拜,对用刀剑丈量未来,极为热衷。

 这种人,在以前朝代的出现的时候,直接就会被视为皇朝的根基,比如汉唐的良家子。

 良家子这个词,可不是一般人能当的,那种在苏淞大型钢铁厂、纺织厂打工的牛马工人,给人当佃户的茶农、桑农们,可是没资格当良家子的。

 大虞朝的良家子是在江南之地,莫子布复兴山河后,涌现出来的一批中产阶级。

 这种中产阶级也不是后世那种完全不占有生产资料的概念中产阶级,而是实实在在有产业的,真正掌握生产资料的阶级。

 比如在立威军中,大部分士兵家中要么有二三百亩地,要么有开办了各种厂子,要么有四五条船搞货运。

 而他们从小就接受了系统性的良好教育,大多从小学就有军事教官对他们进行系统化的训练。

 七八岁就开始训练队列,十二三岁就开始喊着为了皇帝前进,十五六岁三人刺刀术,就基本练习的堪称纯熟。

 这种良家子组成的军队,战斗技能高超,纪律相对严明,配合度高,意志力顽强,是最好的士兵。

 历史上几十年后出现的拿破仑老近卫,实际上就是主要由这种掌握了一定生产资料的法国中农家庭良家子组成。

 他们跟随拿皇帝,把由英国的牛马工人,俄国的半牲口农奴,德意志的破产佃户们组成的反法同盟军,打的哭爹喊娘的。

 最后法国打不过下去,拿破仑复辟之后法军战斗力明显下降,也是因为法国的良家子几乎消耗的差不多了。

 更离谱的是,目前正在发动集体冲锋的倭国武士军,实际上也是一种掌握了少量生产资料的良家子。

 只不过以倭国的穷困,他们完全无法跟立威军的良家子对比。

 要知道,立威军士兵家庭所拥有的,那可是江南地区的二三百亩地啊!

 哪怕就是在温州和处州,也因为水运还算便利又接近长三角和宁波,产出的农作物相当值钱,因此土地效益很高。

 如果按倭国的石高来算,二百亩江南土地产出效益,至少在八百石以上。

 也就是说,现在的战斗,是倭国三十石到一百石知行的武士,在跟中华八百到两千石收入的资产阶级在对打,结果可想而知。

 山坡上的立威军列五重阵,从上而下横排而立,衣甲鲜明,火炮夹杂其中,占尽了优势。

 “轰!”雷鸣般的火铳声不断打响,在敌人抵近到七八十米的后,立威军的良家子还能打出齐射。

 而每一次齐射,都有大量发动猪突冲锋的武士被打倒在地上,惨叫声甚至能跟火铳声相比。

 “咚!咚!”山坡上的二十门野战炮,也居高临下把巨大的实心弹打了下去,一打就是一个血槽,打的山坡上到处都是残肢断臂和血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