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风烈烈起南洋人到中年纸老虎

第586章 金身已成,只待飞升(第2页)

 说着,莫天赐看向了天守阁内的各藩藩主,“姓氏分开,以垫字区分传承,此乃上古之习惯。

 今已是第二次战国时代,距离夏商周三代已经过去两千多三千年,值此大争之世,再用上古习俗,实为不妥。

 所以日出之地的诸藩臣也一样,都复祖先之姓氏,日后家族传承,当效法中土,编纂族谱,以字辈区分宗房,不可再用垫字使父子如同兄弟了。”

 “哈衣!臣等遵命,这就回去编纂族谱,确定字辈。”倭国的大名们赶紧应承了下来。

 而给日本人改姓氏,则是最重要的一步。

 就如同莫天赐说的一样,姓氏分开,垫字确定父子孙直系传承,乃是上古遗存,中华早就不用了。

 而在中华周边,受影响最深的朝鲜,已经基本完全成这一步改变。

 唯有安南和日本,一直还在用垫字,日本则还多了一个姓是姓,氏是氏的远古传统。

 所以把他们这些远古习俗结束,使如中华同一,是最重要的,至于其他的语言、文字等等,相反还是次要的。

 因为文字基本没有问题,不管是汉喃字、谚文还是平假名、片假名,本质上都是一种拼音文字。

 哪怕片假名也一样,它虽然不是用来拼读汉字,但本质上也是一种训读。

 这种东西,档次就太低了,上层很少用到。

 而且朝日安三种文字中,也只有朝鲜的谚文基本完成了独立成为一种文字的全部功能,其余汉喃字和假名都还没有进化完成,很好扳回来。

 至于语言嘛,汉人自己的粤语、闽南话、客家话和官话的差距都还大到互相几乎完全听不懂的地步呢,正好一起解决。

 赐德川氏姓徐之后,莫天赐宣布第二道诏令,以德川氏奉献版籍有功,封德川家治为江国公,改征夷大将军为东暨大将军。

 暨最初的意思,有太阳初升于天际之意,后来又引申为极致、限制、直到某处的意思。东暨则意为最东边日出之处,与爪哇岛的南暨,互相呼应。

 同时,又准东暨大将军监管关东地区军政要务,预备向更东之美洲进军。

 “大将军,江国公家治,尔既得大皇帝陛下恩赏擢拔,当赴京叩谢天恩,具体政务,由家臣老中田沼意次暂行代理。”

 德川家治闻言,跪下叩拜,口称万岁,“臣自今日起,就以徐家治之名行走,臣之子孙,俱不用家为垫字,此去中华,必请中土大儒,修订族谱字辈。”

 莫天赐哈哈大笑,当即命令元从近卫团一千人护送德川家治,立刻从大阪起航西归。

 随后,莫天赐发布了更加细致的皇帝诏令,按照诏令,日本国被分为四大部分,也就是四个行省。

 其中九州岛改称蓬莱岛,四国岛改称方丈岛,两岛合为一省,称蓬莱省,以长崎为省府。

 由萨摩藩家老,儒家近思录派首领桦山久吉为蓬莱巡抚,刚刚从上校晋升为少将的浙江人林天彪为蓬莱水陆提督,负责镇守。

 倭国的中国地区,也就是日本本岛的最西边为瀛洲省,省府放在广岛,以儒家阳明派首领西衣成斋为瀛洲巡抚,陆军少将,苏淞镇总兵蓝元枚为瀛洲水陆提督。

 剩下关西、近畿等地,主要是大阪所在的大阪平原、名古屋所在的尾浓平原等地,为朝日行省。

 省府因为京都基本被烧的只剩一小块了,于是以大阪为省府,由莫天赐自己亲自坐镇,元从近卫的三个营以及京营立威军在此驻扎,作为镇守倭国的主要军力。

 剩下的关东以及东北地区,设扶桑行省,以江户为省府,命田沼意次为东暨大将军司马,扶桑总督,管理所有军政要务。

 剩下的北海道虾夷岛,则直接与库页岛一起,划归吉林将军府管辖。

 对于倭国的具体行政,所有的大名按照石高,实行从顺义王到忠顺侯的六等镇藩划分。

 原本属于德川家的天领,被连根拔起的所谓天皇领地,以及一些没收,改易的土地,由朝廷选派流官镇守,各大名封地不变。

 原本倭国律令下的郡国,比如肥前国、丰前国这种,全部废郡国置县,改称肥前县、丰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