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风烈烈起南洋人到中年纸老虎

第609章 羊吃人的温和版(第2页)

 你愿意兼并你兼并去呗,种地累不死你。

 而像江南,这种手工业极度发达的地方,海贸又兴盛,一个大型纺织厂机工就是几千上万人。

 种不了地把田皮卖了进城打工去的多不胜数,人家是主动要求兼并,只要你按市价给钱就行。

 湖广和四川,不但地广人稀,还是均田最到位的地方,头部的豪强差不多都被收拾了,大部分人日子还能过得下去,惨烈的兼并时期还没到来。

 只有在山河四省,地盘基本是和平接收的,大量豪强士绅并未得到清算。

 同时商品经济也没有那么发达,路子少,人又多,所以惨烈的土地兼并,就先在这四个省及其周边开始了。

 当然,大虞朝对于兼并还是做出了限制的,每人上限是十五亩地,再多不管你用什么办法,国家是不承认的,你根本拿不稳。

 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此时的律法,要钻漏洞的地方可就太多了。

 比如这个一人十五亩地上限的问题,王举人的解决办法就是根本不买地,而是顺应潮流,成了农业公司或者农业合作社。

 比如他拿到一百个人的签字,那么就可以拥有一千五百亩地,然后按每人十五亩地折算成股本当股东。

 这看着也还可以,老百姓是能得到好处的。

 但实际上,王举人可以通过财务做账的手段,把大赚特赚做成略微盈利,把略微盈利做成亏损,这些顶了名头的老百姓,字都不认识几个,根本分不到多少钱。

 到最后,基本就是干脆承认每年让王举人固定给个三瓜两枣,就跟后世资格证挂靠一样,把自己的土地份额给贡献出去了。

 这就是单纯的律法跟不上现实发展的问题了,王举人这么做,明眼人都知道违法了。

 但从律法上来看,只要他账册做的能自圆其说,那就没有违法。

 至于某个拿着土地份额当了股东的百姓,能把账册查清楚,那.那就表示你有资格跟王举人成为一个阶级了啊。

 王举人会规规矩矩的拉你入伙,或者把该给你的一个铜元不少都给你,然后让你退股,他另外去找软柿子去。

 “王老虎,县尊是青天大老爷,他不会饶了你的,你干犯国法,定会落得流放宁古塔的结局。”

 县衙台阶下,宋有根等几个穷困百姓咬牙切齿的看着高高在上的王举人,大骂了起来。

 “哼,你们这些穷棒子就做梦吧!”王举人还没回答,他身边一个穿着锦袍的老胖子就大吼了起来。

 “告诉你们,朝廷新规,凡州县必须按时完成赋税缴纳额度,哪个州县完不成,就按比例消减秀才和太学生名额。

 包致和再不依法办事,咱们就把工厂、养殖场都给停了,让这临清县的税额连一半都完不成,我看他包致和拿什么跟上下交待。”

 “就是,这贵州蛮子的脑子,还留在二十年前吗?岭南、江南都要实行共和议会了,他还抱着老黄历不放。”

 “王老弟,你是年轻人,脑子活,你看这议员比举人、秀才如何,到底有没有必要去弄一个?”听到有人问,今年不过二十四岁的新时代资本家王举人咳嗽一声点了点头,回答道:

 “据我了解,这共和议员的能量还是很强的,见官不跪,可以定时要求面见州县主官和佐贰官,对本区从税收到民生等问题提出意见。

 真是惹毛了,还可以要求州县主官必须就某问题做出解释,四年一选,选上了就相当于一重保障。

 在下感觉,这议员就是把以前的乡贤与读书人给杂糅到了一起,还是很有搞头的。

 至于举人和秀才,这就是个做官的门槛而已,以后不想当官,就基本不用考了。”

 可以说,王举人虽然没有真的接触过共和议会,但实际上把议员的作用和地位还是摸的差不多了。

 当然,他还有一点感觉没说,那就是他有点感觉到了,皇帝似乎是在不断助推他这种人,通过议会不断往上走,只是具体要干什么,他还没参透。

 “哎哟,这样一来,那以后州县主官、佐贰官可就没现在这么逍遥了。

 比如这包知县,要是咱们都是议员的话,这会就可以进去,要他必须要做合理解释了。”

 “这,朝廷上下官员能同意了?”有人的嗅觉也很敏锐,忍不住惊讶的问道。

 “我听说。”王举人压低了声音,他母亲姓袁,是刚刚去世,追赠太子太保的袁守侗之邹平袁氏家族的旁系,因此能接触到一些别人不能接触到的事情。

 “陛下因为国事逐渐繁杂,有意恢复被洪武爷废除的宰相之位,以后很可能就不是首辅、次辅,而是首相、副相了。”

 王举人砸吧了两下嘴,宰相啊,好几百年没出现过了吧。

 问话的人理解了,感情是皇帝做了这么大的让步,把相权还给了最高层的文官。

 这要是皇帝推动,朝廷中枢大臣同意,下面的州县官员压根就没有反抗的余地。

 ‘吱呀!’

 就在他们吵吵闹闹的时候,县衙的大门终于打开了,包县令穿着一件有些皱巴巴的青袍,满脸悲苦的坐在县衙正堂。

 这不像是来审案的,好像是被逼无奈要上梁山一般。

 “大老爷,您要为小民做主啊,小民全家就靠这几亩地过活,老母亲还生了病日日都得吃药,要是没了这几亩地,全家都没活路了。”

 衙役们威武声还没喊完,衙门口围观的人群还没停止叽叽喳喳,急坏了的宋有根就赶紧扑了过去,大喊诉苦。

 “没活路?”包知县还没说话,王举人就大吼一声,“你好大的胆子,如今圣天子在朝,驱逐鞑虏,重拾河山,万里江山,海晏河清,怎么会没了活路?”

 王举人越说越是声色俱厉,“这就算在本地没了活路,去陕甘,去辽阳,去南洋,去了就是一人几十亩地,日子好着呢,你在怎么敢说没了活路?”

 包致和赶紧摆了摆手,嘴里哼哼着,“无知小民,慌不择言,即便就是圣人听到了也只是随口一笑而已,松年兄不必如此激动。”

 “宋有根,我记得你全家六口人,有地九亩。

 这几年虽然干旱,但临清临近卫河,还是能有水灌溉,日子比一般人家过得还好些,怎么会到了借贷的地步呢?”包知县有些不解的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