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风烈烈起南洋人到中年纸老虎

第619章 他们可不是汉人

 第619章 他们可不是汉人

 苏门答剌岛,早在唐代,统治此地还是室利佛逝国时,高僧义净就到访过此地。

 元代称须文达那国,明代改称苏门答剌,流传至今。

 其实从未有过哪一国统治过苏门答剌全岛,留下名字的,不过是这片岛上最强大的国家而已。

 以前是室利佛逝、三佛齐、苏门答剌,现在则是亚齐苏丹国。

 “中堂大人,亚齐变民纠集了夏克苏丹国、占碑苏丹国以及其他部落,起兵十余万。

 现今除了棉兰城及周围以外,大多数新拓殖的据点都被攻陷,百姓被杀超过两千,请中堂大人为我们报仇啊!”

 刚到由岛津氏佐土原藩改易来的亲藩左原方伯领,左原伯秦(岛津)忠持就过来向郑淼哭诉了。

 “什么?超过两千人被杀!”郑淼一听都直接就炸了。

 他真的很想一鞭子抽过去,但这个和人现在是亲藩方伯了,不给他面子,也要给他这身份一点面子,

 忍住了打人的欲望,郑淼恶狠狠的说道:“左原伯,你好大的胆子,你不是向朝廷禀告说只死了三百多汉人吗?”

 “瞒报,谎报,贻误军机,你有十个脑袋也不够砍的!”

 虽然左原伯秦忠持也是议员,还是上议院召公院的议员,但要真的贻误军机造成重大损失,过半票剥夺议员身份也是轻轻松松的事。

 不过,秦忠持一脸莫名其妙的看着郑淼:“中堂大人,下官何敢瞒报、谎报,咱汉人确实只死了三百多,剩下死的那些都是合同长工,不是汉人啊!”

 卧槽!

 郑淼差点被噎了一个趔趄,他忘了,这些和人、朝人以及越人最在乎汉人的界定,那是相当相当清晰明了,且严格的。

 这些获得了华族身份的家伙,你可以称他们是和人、朝人、越人,也可以称和、朝两地人为东洋人。

 还可以按照来自不同省份称他们为新罗人、蓬莱人、广南人、日南人等等。

 因为现在这些称呼就跟广东人、河南人没什么不同。

 但你绝不能称他们为日本人、高丽人和安南人。

 这后三者,是这三族群中没有获得华族身份,在南洋被当做合同长工者的称呼。

 这三地已经有了华族身份的,根本不承认下面那些本来跟他们属于同一族群,但没有获得华族身份家伙的是一类人。

 所以,秦忠持这样说,就是百分百正确的,还属于郑淼也得维护的政治正确。

 于是这个憋了一肚子气的南洋总理大臣只能强行吞下不爽,对秦忠持说道:

 “汇报军机,怎么可以不详尽,别说是合同长工死亡数千,就是投靠的土人死亡数千,也要上报。

 现在,你把所有实情赶紧汇报上来,战后最多也就是罚你几个庄园,若是还敢有所隐瞒,本大臣立刻上报陛下,解除你的议员身份!”

 秦忠持连连答应,因为这其实就是他有些畏惧,不敢把亚齐完全糜烂的消息报上去,结果越拖事情越不可收拾造成的。

 现在只被罚没几个庄园,完全可以接受。

 你别说罚没几个庄园,你罚没他一个县,秦忠持都要呆在这里不走。

 因为苏门答剌岛的土地虽然赶不上南暨岛肥沃,但比他家乡蓬莱省(九州岛)可要好的太多了。

 当初建藩的时候,说是给五十万石,但实际上来了亚齐之后才知道,这里的亩产三倍于家乡。

 如今算上大力开垦的荒地,整个左原方伯领辖三个县,换算石高至少有一百七十万石。

 这也是不管亚齐土人如何不驯服,秦忠持等人还要坚持的原因。

 。。。。

 “苏门答剌岛呈西北-东南走向,全岛细长,被巴里散山脉从中部横切为两半。

 靠近深海的南边这一半,沿海平地狭小,人口相对稀少。

 靠近安戴省的这一半,人口稠密,土地肥沃,尤其以朝廷控制的巨港府一带土地最为平整,最适合农业生产。

 比巨港府次一等者,便是左原方伯领为主的棉兰城周围。

 剩下亚齐变民占据的靠近天竺之西端,山地丘陵延绵,平原只能夹杂其中,养活不了多少人。”

 好在左原伯秦忠持不靠谱,但锦衣卫北镇抚司在苏门答剌岛的锦衣坐探,还是靠谱的。

 秦忠持能隐瞒他领地上的损失,但是没法遮掩苏门答剌岛上这次土著的大规模起兵。

 听到锦衣卫苏门答剌百户的汇报,郑淼把手一摊,看着蔡牵和董金凤等海陆军官说道:

 “军事上,本中堂那就是真不懂了。我看南洋素来以海军为主,蔡将军,这次军议就你来指挥吧。

 诸君只需要专心军事,至于后勤等事,自然由本中堂和共和议会负责,绝对安排到位。”

 蔡牵是这些年中华海军中异军突击最快的将领,是海军九位中将里面,唯一没有任何背景的。

 他从一个父母双亡的孤儿,八年时间爬到中将军衔,绝对是靠硬实力打出来的。

 历史上这位爷是福建人中,继郑芝龙后出现的,唯一一个,也是最后一个能在台湾海峡收西洋船保护费的大海盗。

 虽然规模比不上郑芝龙,但能在鸦片战争快要到来的时刻,还保持这份战斗力,实力绝对不低。

 “蔡楼船乃是海军宿将,文韬武略远播军中,且我杨武军这次是来一旁辅助,理应由蔡将军支持大局。”

 杨武军统军董金凤虽然也是中将,但却没有跟蔡牵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