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7章 闻战则喜(第2页)
山本盛贤记忆最深刻的,就是他父亲把村子里的男女卖掉十二人,换来了十八块银元,随后立刻置办了一大桌子美味的寿司。
各种口味的都有,伴随着米饭的香甜,年幼的山本盛贤,差点撑死在榻榻米上,一边吃一边和母亲一起幸福的流泪。
也正因为人生前九年生活的太过痛苦,所以山本盛贤的大脑出于自我保护机制,已经把他九岁以前的生活给屏蔽的差不多了。
以至于现在,山本盛贤对九岁以前的印象十分模糊,只隐隐觉得自己以前过的不太好。
但又觉得那九年好像一瞬间就度过了,直接来到了九岁以后吃饱穿暖,勤学苦练的天堂日子。
这种情况,在中华收服倭国后,大量出现在了中华低级武士家庭出身的孩子身上。
主要表现为对于人生前几年的痛苦日子,呈现出记忆模糊或者刻意屏蔽的情况。
所以相对于他们的父辈,这些孩子长大后更加狂热,甚至愿意在一个为陛下尽忠的简单口号下,就敢不顾性命去战斗。
因为潜意识一直在提醒他们,不遵从大皇帝的教诲,不为大皇帝献上所有的忠诚,就会回到以前那种虽然记忆模糊,但很确定是宛如地狱的日子。
而听到儿子山本盛贤这么说,山本五郎左卫门也站起来感叹不已。
他今年其实才三十四岁,但好像人生已经进入暮年了一般,这样毫无雄心壮志的按部就班,实在不应该。
“你说的很对,太郎,我应该向你学习。”
“左司马,朝廷邸报到了,岭北新湾镇大捷!”外面一片欢呼声,以及山本盛贤跑回来大喊要打仗了的原因到了。
原来是新湾镇大捷的消息被披露了出来,山本五郎左卫门立刻接过藩士递过来的邸报,仔细的看了起来。
“松前藩这次发达了,死伤一百八十人,结果换来了新湾镇大捷,露西亚六千大兵几乎全军覆没,这真是相当大的功劳。
陛下特颁诏令,恩赏松前忠顺侯银元三千元,荫庇忠顺侯次子为锦衣千户,嘶!”
山本五郎左卫门读着读着,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陛下赐名虾夷岛为北海岛,晋封镇藩松前忠顺侯为亲藩为海西方伯,命海西方伯幼女入宫伴读!”
听到山本五郎左卫门这么说,送邸报进来的藩士也忍不住扯住邸报的一角,仔细看了起来。
“陛下早将北海岛划入了吉林省,而松前藩就在北海岛上,早已不属于东洋使司,而是属于东北使司。
那么按照东三省不设镇藩的传统,要么松前藩被移藩,要么晋封为亲藩,松前藩抓住了这次机会,好比咸鱼返生,实在令人羡慕。”
“还不止于此。”山本五郎左卫门不无羡慕的说道:“松前藩捡地的时候,不过一万石的石高,以至于新湾镇的那几百武士中,至少一半是雇佣的浪士。这样的体量,就算晋封为亲藩,也不过就是给个男爵,最多子爵,现在给到了伯爵,意义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而且,陛下让忠顺侯(松前)道广之女入宫伴读,很可能是要将某个皇子封到北海岛了,这个女子,就是给皇子做王妃的。”
“真好啊!”送邸报的藩士羡慕的眼睛都要红了。
“爵位到了方伯,新湾镇也拿到手了,未来至少可以垄断外兴安岭南北三百里的贸易五年,女儿还能把成为王妃。”
山本盛贤的呼吸急促了起来,他也拿着邸报左看右看,神色有些激动的对父亲山本五郎左卫门说道:“这便是陛下对忠勇之士的奖赏,我们山本家,正应该效仿。
且身为华族,却没有华族的姓氏,这是耻辱啊!”
此时的日本人要想给自己一个汉姓,一般有三个途径。
最低级的自然就是像山太郎毛山那样,搞渡种成为华族,然后跟着别人姓。
第二种就是武士是自动成为华族的,那么也就可以自己选择一个汉姓。
最高等级的,自然就是各藩藩主和极有名望的学者型武士,比如林芳斋、西衣成斋这样的尊王攘夷派、阳明派学者,他们可以以和族的氏为基础,得到皇帝的赐姓。
比如岛津氏恢复祖先之姓秦,久留米藩有马氏赐姓马氏,松前藩的松前氏赐姓钱氏等等。
而在实际上操作中,处于中间位置的这些旗本武士,却出现了大面积的未改姓。
他们不改姓,不是因为要对抗朝廷政策,而是这些人纠结了起来。
他们肯定是不屑于搞渡种得汉姓操作的,但又没法得到皇帝赐姓,同时更觉得随便找个汉姓给自己安上,很有些丢份。
所以这些人就憋着一股气,在日本内部形成了立功受赏,得到皇帝赐姓的这个风气,没有得到御赐的汉姓,他们甚至宁愿不要汉姓。
以至于五百石以上的武士,自己找个汉姓随便姓一下的,仅有不到百分之五。
只有参与了亚齐大屠戮的(吉)田东光这种低级武士,才急着给自己改一个汉姓,稳固自己的地位,高级武士是不屑于这么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