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章 中华帝国和莫氏皇族的未来(第2页)
所以法国大革命,不至于对还要哄着百姓出去拓殖的大虞,造成很大影响。
历史上乾隆害怕成那样,其实是因为他们旗人在中华实行的,就是类似法兰西的制度。
只稍微比法兰西的教士和贵族们聪明一点,遮掩的更好一点,剥削稍轻一点而已,但本质上是没多大区别的。
加上法国大革命还在推崇种族主义,这更精准的命中了满清死穴,所以乾隆才那么害怕。
一声咳嗽,把莫子布从想象中拉了回来。
此时是1789年,一百年后也就是1889年,历史上的光绪十五年。
莫子布估计到了那个时候,大虞虽然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但家太大了,什么人都有。
皇帝面对这个旷古烁今的大帝国,仅仅依靠祖先荣光和规章制度,很难控制方方面面,只要出一两代昏君,混乱就会到来。
皇太子阿森,皇次子乐浪郡王阿栩,皇三子丹城郡王阿榆,皇四子万象郡王阿柘听到了父皇的描述,又沉默了下去。
透过法兰西大革命,他们算是第一次真正认识到了皇权,认识到了皇权对国家的支配,是需要一系列艰难调和与博弈的。
“老四,你现在知道我什么把你封到万象去了吧,现在看着确实是艰苦,可未来,或许唐山上的大虞都没了,你的万象王国照样还好好的。
虽然你的子孙不能大富大贵,但未来人口增长后,做三四百万人的王,位置稳当收入也不少,还是很舒服的。”
莫子布还真就是这么想的,不然不会把阿柘封到那么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去的。
万象王国的疆域,基本等于后世的老挝,只不过靠近云南北边少了一块,靠近泰国的则多了一块。
阿柘被封到万象之后,屁股下的王位就稳如泰山了。
因为万象王国注定只会是几万汉人加一二百万土著的模式(现阶段四十万),发展缓慢,风景独好。
哪个土人想要反抗,都要面对来自帝国的征讨,哪怕再过二百年,应该也不会有什么改变。
阿柘的后代,确实可以一代代的把国王当下去。
阿柘的眼眶都红了,原来不是父皇不喜欢自己,要把他给扔到荒山野岭去。
“阿森,你身上的担子就重多了,就把这法兰西大革命当一面镜子吧,你我父子一起学习。”
“孩儿明白,不但要学习,还会组织人手深入剖析,最后著作成书,用来警醒后人。”阿森终于成熟了,快要过十七岁生日的他,将这些年勤学苦练得到的能力,完全展现了出来,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莫子布分担政务了。
而这一切,也是莫子布要求的。
大虞太大了,今年南洋总理大臣郑淼的任期也要到了,必须调回来,不然有背朝廷法度不说。
郑淼还是郑信的长子,在南洋也相当有人脉,虽然他能力只能算中等,但捧的人多,呆久了照样会尾大不掉。
可是郑淼一回来,适合的人选就只有大侄子莫公柏,而莫公柏身份还要敏感,更不适宜多呆。
所以莫子布现在想尽快把阿森培养出来,让他去南洋坐镇。
“你大姑父来信说,他现在要去哈密,准备回部的收网,甘肃的行政无法顾及,问你愿不愿意去兰州帮他分担一下?”
李献文还是一如既往的为人谨慎,不贪权,不恋权,他确实是要去哈密坐镇指挥收尾,但不一定非得把甘肃的政务托付给阿森这么个小年轻。
这是李献文觉得自己在甘肃呆久了,上上下下都是他的人,同时为了制止过度绿化,下毒手的‘脏事’肯定也没少干,恨他的人也一大堆。
他怕别人进谗言引起皇帝猜忌,干脆自己先把大门敞开,让皇太子带着东宫幕府先过去好好看一看。
“儿臣听父皇的,您让我去我就去。”阿森有点心动,哪个快成年的孩子不想着脱离父母掌控,自己去外边好好撒一次欢呢,但他还是忍不住了喜悦,用非常万金油话回答道。
莫子布淡淡一笑,“那就去吧,把王贞仪也带上,让她照顾下你的生活,顺带去大西北看看,过几个月万一怀上了,那就去不了了。”
莫子布也是要当爷爷的人了,王贞仪两个月前已经进入了东宫,不过因为阿森还没有册封太子妃,所以暂时也没有品级,按照惯例被称为选侍。 阿森当然很是愿意,少年人食髓知味,而王贞仪又经常因为蒸汽机和火车项目到处跑,相聚的时日真不多,现在有这个机会,对他来说,简直再好不过了。
“不过你到了甘肃之后,一定要多看多问少干涉,政务要学习着处理,但少发表自己意见,有任何的话,都要想好了说,而且。”
莫子布拍了拍阿森的肩膀,“有些事情,你要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看到什么都不要过于激动。”
这也算是做个心理建设吧,这甘肃省,汇聚过信教魔怔人郑信,皇汉将军董金凤,来俊臣复生邓陈常,当世李林甫吴文楚等等重量级。
然后还要加上这几百年来,不断从乌孜别克吹来的苏菲教团神秘之风,以及由这股风潮衍生出来的大量天方教门宦类人群星。
这些家伙,每个人都有突破人类下限的本事,一个比一个重量级,跟他们比起来,历史上的白莲教大豪齐林儿,都显得眉清目秀。
在被这些人横扫过后,经过八年战乱,甘肃现在是个什么样,莫子布都很好奇,不给阿森这样的小年轻做好铺垫,估计他会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