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 好一个岁岁有虞(第2页)
这些话,阿森若是说给江南、岭南,甚至是门徒极多的北直隶人听,他们应该都没多少感觉,因为没有切肤之痛。
但在陕甘那可不一样,这一百多年的憋屈气,这一百多年来的不断侵害,八年前的那场死伤无数的恶战,都让他们对阿森说的话感同身受。
这也是阿森征得莫子布同意之后,协助李献文在关中招募两万健儿的原因。
当此之时,铁路通到伊犁仍然是个奢望,但西域与河中的战役却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了。
因为此时欧洲大乱,英格兰自顾不暇,罗斯在与奥斯曼鏖战,都没有精力来支持河中的三汗国,诚为大虞最好解决他们的时机。
可正因为铁路别说修到伊犁,连到迪化都是个问题,所以补给物资还是得用老办法,靠人力运和当地筹集。
只是人力运损耗大,当地筹集嘛,准部的人都快被杀光了,回部也互相人脑子打成狗脑子了,根本筹集不到太多粮食。
是以哪怕以大虞的国力,也只能分批出兵。
即第一阶段由李献文的西北使司出使司标兵八千,归属于西北使司的白莲宗征调兵三万,已经在哈密的回良三十六姓出五万炮灰。
先依靠这八万八千人稳住准部,再将回部的叛乱分子各个收拾。
完成这个目标后,再次从这八万八千人中抽镇压各地后,还能有心气继续作战的两万,让他们配合从中土去的三万兵,完成第二阶段作战。
与此同时,大虞还会出动漠南漠北蒙古骑兵和一部分镇藩藩兵从鲜卑荒原自东向西横扫,堵住三汗国的退路。
到了这个之后,大虞的近卫和京营才会出动最少三万精兵,对三汗国进行毁灭性打击。
这三步,预计需要至少五年才能完成,也只有把时间跨度拉大,大虞的物资投送也才不会出现问题。
也就是说,大虞的真正精兵,是来打最后决战的,不可能也支撑不起他们长期在河中打阶段性战斗。
那么,当第一阶段收复西域后,第二阶段的作战主力,就得是从本土抽调的三万人马。
而要保证这三万人马在战斗素质和军心士气能稳得住,因为他们去了河中完全就是去探路,一路上连续艰苦作战加烧杀抢掠,是都要干的,没有仇恨鼓动起来的杀气,可不容易办到。
那就只有被河中苏菲教团害惨了的,跟他们有深仇大恨的陕甘汉人能干也愿意干。捏麻麻的,自己做的孽这下要自己受了的,如果没有陕甘百姓这股复仇的怒火,大虞朝没有个三十年,都不敢说能搞定三汗国。
毕竟那些是以宗教为纽带,教团为集体,足足五百万人口的地区小强啊。
“以后西征之时,咱们陕西儿郎出征,就用此为大旗吧,让霍嫖姚的在天之灵保佑我们无往不胜。”
阿森指着的,正是霍去病目前马踏匈奴的雕塑。
“谢太子殿下赐旗,请太子殿下放心,额们做梦都想报仇雪恨了,一定让河中那些蛮夷,尝尝阔别千余年的汉唐之刃!”
阿森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后在一群文士的簇拥下,给卫青的墓碑亲手写下‘汉大将军大司马卫青,汉平阳长公主合葬之墓’
给霍去病墓碑写下‘汉骠骑大将军大司马冠军侯霍公去病之墓。’并特意落款‘晚辈后生莫州森立石立书。’
。。。。
转眼就到春节,陕西汉子踊跃报名,两万远征军名额基本满员,阿森就趁着上元节前夕放赏四万银元,并在西安城赐宴。
正月十六,上元节刚过,阿森就在近卫五百骑和三千伸威军的护送下离开西安,往他这次出巡的最后地点兰州走去。
车驾没有走西北邠州、泾州、平凉府这一条线,而是继续沿着渭河向西,走凤翔、宝鸡、天水、陇西、渭源、狄道这条路前往兰州。
而这一片,那就真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甚至没有之一了,周朝、秦朝都从这里发源,李唐的陇西李氏也从这里走出来。
阿森一路走,一路祭祀,等到过了陇山到了秦州(天水)以后,一股又不同于关中的感受,扑面而来。
崇山峻岭与河谷平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处景色美不胜收,却又带着几分苍凉与粗犷,甚至就是吃食,也比关中要多了几分狂野的味道。
而这一路的百姓,他们明明是从河南和陕西填过来不过六七年,本地人肯定不到一半,但你却能感觉到他们完全不同于河南、陕西人的那种气质。
每到一地,哪怕地方再小,也会出来几个策马持枪、挟弓负矢者拜倒在路边,得到允许后便高高兴兴的回家带上火铳,跟着队伍一路行走。
阿森在车驾上悄悄看去,这些跟他差不多年纪的少年,脸上一片无忧无虑,似乎并不关心车驾最终往哪去,只关心能不能护卫在太子身边,一副身为皇家侍卫的与有荣焉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