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风烈烈起南洋人到中年纸老虎

第652章 西行终站遍地皇汉的河西陇右(第2页)

 宋史是元朝编纂的,时任总裁官的,便是蒙人丞相脱脱和阿鲁图,是以姚之富才有这赞叹。

 “今日阿爸高兴,晚上回来给你整一只烤全羊,让你吃个够!”姚之富亲昵的揉了揉长子的脑袋,心情非常舒畅。

 这个历史上的白莲大豪是个真正的狠角色,他靠讨饭和给人打零工活到二十多岁。

 快满三十了才加入白莲教,继而跟着师傅学着认了一点字,靠着机敏和讲义气继而慢慢爬了起来。

 但随即白莲教就被朝廷给灭了,所有人都成了通缉犯,这时很多人都选择了离开,只有姚之富不离不弃,咬着牙团结教众坚持了下来。

 随后便得来了回报,皇帝有用得着白莲教的地方,他们很快被收编,并且成为了由国丈慈航普度为尊佛的汉传密教白莲宗。

 从西北乱局的尸山血海中滚出来后,各个都得了大好处。

 其中姚之富又是最成功的那一个,因为他在快到四十岁的时候,一边作战一边苦读,硬是从只能认百余字,到现在熟读经史子集,完全能算一个儒士的地步。

 桌前,得到了父亲称赞,九岁的姚章全咧开嘴笑得极为开心,他看着姚之富,用清脆的童音说道:“阿爸,全儿长大了也要做一个文忠烈公这样的英雄!”

 “哈哈哈哈!”姚之富大笑起来,“我儿好志向,不过你是做不成文忠烈公的。

 因为我大虞民富国强,乃是寰宇一等一的强国,比第一次战国时代的大秦地位还要稳固。

 现在蒙古人早已归顺,东洋、南洋也尽归于我,唯有西域还未收复,但那些门徒,根本不是咱们的对手。

 你是没机会做文忠烈公了,但或许有可能做一个傅介子那样的豪杰。”

 姚之富脸上表情十分向往,因为他知道自己这一辈子,再也不会有去西域、河中建功立业的机会了。

 他已经四十七岁,身体和头脑都在迅速衰老。

 “苍天何其不公,我姚之富才弄懂自己该过什么样的日子,却又要入土了。”

 姚之富忍不住感叹着,但他看着围在自己身边的孩子们,又觉得自己是幸运的。

 “但全儿他们赶上好时候了,他们未来会有无限的希望。”

 感叹完毕,姚之富抬了抬手,他的一妻一妾,立刻很是熟练的背诵起了白莲宗的基本经义-《消释白莲无穷渡厄宝卷》和《明王降世金刚摧破真经》

 不过,颂唱经义的只有他的一妻一妾和五个下人,姚之富的两个儿子却没有跟着颂唱。

 因为这些妻妾和下人,都是当年的战乱的幸存者,至于为什么可以幸存,那是明摆着的。

 所以在河陇,这些人必须要会背着颂唱这两本白莲宗的基本经义。如果不会,一旦被察觉,白莲宗的武僧可以直接一刀将其斩杀。

 而姚之富的孩子们,那是正宗的汉家儿郎,要继承家业信白莲宗的才会强制要求会背诵经文,如果选择读书习武入仕的,自然就可以不背。

 “住持,赵巡检来了,他说有大人物到了,很可能要来咱们奉圣寺,知县大人让你赶紧去准备迎接!”

 妻妾们背完了经义,姚之富还没来得及坐下吃一口热乎的大包子,寺庙的知客僧就急匆匆跑了过来通知。

 雾草!

 姚之富一下就跳起来了,他难以置信的看着知客僧问道:

 “难道太子爷到咱们土门关来了,不对呀,殿下不是要去兰州嘛,怎么会突然向西的,这不顺路啊?”

 知客僧耸了耸肩,“这我也不知道啊,再说这是不是太子殿下来了,也还不能确定呢。”

 “(县)太爷也没说,到底是谁来了?”姚之富疑惑的问道。

 知客僧点了点头回答道:“就是没说,我才觉得肯定是太子殿下到了。

 因为其他人来,太爷肯定会明说,只有是殿下真的来了,太爷才不敢说,因为透露车驾行踪,可是杀头的大罪。”

 姚之富立刻反应过来了,知客僧的猜测是对的,于是赶紧返身拿上了两个大包子递给知客僧,二人赶紧急匆匆往山上的寺庙赶去。

 不过,知客僧虽然猜对了,但两人却不知道,阿森早就进了奉圣寺里面,还被寺内僧众当成了从兰州府来游玩的贵客。

 “陈公子,八年前小人曾来过这里,彼时各天方寺遍布如麻,各处门宦擅自僭越私立牌坊、碑石等,恍如魏晋时期的中原门阀士族。

 且老教尚是飞檐斗拱,新教却已完全大食化,所建寺庙皆圆顶,行走其中,听得番语诵经之声一浪高过一浪,恍若身在异域。

 官府之力已经不是下不下乡的问题,而是当地官吏,皆为门徒,外省县令到任以后,已经令不能出县衙了。

 由此可见,彼时治理有多无能,竟然能让远在河中的所谓和卓,将触手伸到兰州左近,置朝廷法度如无物。

 臣屡次上奏,乾隆及中枢大臣都置若罔闻,连谁是最危险的敌人都搞不清,岂有如此盛世!”

 在阿森身边自称小人,还怒喷乾隆等人的,竟然是个旗人,前满清河陇提督蒙古正白旗人保宁。

 他在李献文解兰州之围的时候投靠,弓马娴熟,骁勇有力,也有几分指挥才能。

 是以投靠之后,并未被冷藏,经过这几年战功积累,又重新回到了河陇提督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