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4章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第2页)
光中七年,西宁烽烟起,毛公屡立奇功,三年射杀乱军骁将马氏兄弟以下百七十余人。
其中马氏之长素以善射名动乱军,只交手一合,毛公毙之,其神射可见一斑。
赞曰;善战者无赫赫之功,但善射者必功勋赫赫。
毛公斩妖除魔凡千余,上托明王之威加持,下接同胞冤魂相助,诚为大汉英雄,功德无量,在人世可享百年富贵,在仙班必位列明王座下。’
“原来这就是小李广毛祥生啊,孤在京城亦得闻,听说他带回良三十六姓毛氏之众,已屯兵乌噜木齐府玛纳斯四年,三解喀喇乌苏之围,毙敌无算,真乃汉家勇将!”
阿森颇为感慨的说道,毛祥生西宁之战后,拒绝了普度慈航尊佛让他留在西宁的要求,收揽原名马宗山的回良马氏兄弟部众三千余人,改他们姓氏为毛,四年前就去了准部的玛纳斯,担任了玛纳斯镇守使。
此人在西北军中极为有名,阿森常听父皇和各路大人物提起过此人,慈航普度尊佛亦常因为不能收揽他,而扼腕叹息。
“殿下可知,毛镇守还有一胞兄毛祥新,十二年亚齐叛乱时随大军南下,屡立功勋,后又主动请缨探索瞻洲,两年未归,不知所踪。”
毛祥生和毛祥新两人其实不是胞兄,甚至都快出五服了,他俩虽然一个村,但到了曾祖父这一辈,才是亲兄弟。
不过等他们闯出名头后,众人都愿意相信这么出色的两兄弟,就是亲兄弟。
“真乃忠良节义之士!”阿森肃然起敬,这毛祥生放弃在西宁过好日子的条件,毅然西去,为国收复西域。
毛祥新已经是上校了,还主动请缨去探索瞻洲,甚至一句忠良,都不足以形容了。
“此等忠臣义士自有天佑,定能逢凶化吉,再立功勋,说不定此时已经返回南洋也未可知。”
阿森祝福了几句,随后又往前走了几步,来到一副画像前又停了下来。
画像上是一位须发皆张,如同怒狮般的巨汉,他已经身居圣洁白莲宝座之中,但仍然保持着战斗的姿势。
宝座前后左右,皆有相貌丑陋的邪魔正在向上攀爬,怒狮壮汉手持宝剑,以寡击众,已然鲜血淋漓,似有不支之相。
阿森往上看去,只见壁画最高层,降世明王正催动金刚降魔杵飞向怒狮壮汉,降魔杵带起的圣洁白光,似乎正在治愈壮汉的伤口。壮汉伸出的大手,已经快拿到降魔杵了,想来只要降世明王赐下的神兵在握,邪魔定然可以轻易消灭。
‘董公世全者,甘肃庆阳府环县二十里沟人,其家世代习武,弓马娴熟,稍有资产,得百姓尊崇,遂建民团护卫乡梓。
七年,贼马化龙于宁夏府吴忠举事,响应者众,官府猝不及防,三月已成燎原之势,七年底贼军十万进逼固原。
时董公受命守城,惜城中只有民团乡勇七百,虽数次击退贼军,杀伤千余,但终不可守。
董公知其不可,遂以投降麻痹贼首,待其稍懈,命其弟世猷护送老母、乡党及城内百姓突围而出,自阳晋水入镇原,因此活命者数千。
贼追之不及,迁怒城中守军,猛攻十日,城破,士卒尽死,董公亦为贼所擒。
贼以高官厚禄相诱,公不为所动,又以死相胁,公大笑曰:吾乃堂堂汉家郎,岂能投降尔等不知祖宗,认大食蛮夷为父之恬不知耻者!
贼首马化龙大怒,害董公于固原城北。
呜呼,西北之地邪焰滔天,遍地腥膻,兽蹄过处,村庄化为火海,百姓尽被屠戮,幸得董公,固原百姓尚得脱难,诚为火狱中一束光明,当被后世人铭记!’
阿森缓缓闭上眼睛,脑海中似乎感受到了固原城下的一幕幕,门徒以教团为组织,暴起发难,大虞兵锋又被阻隔于潼关之外,救之不得。
不知道那些被害者,当时该有多绝望了。
哀伤的气氛中,阿森解下随身的水袋,将一壶清水,倾倒在壁画前。
“壮士且来饮,汝不愧是堂堂汉家郎,安心去吧,孤王一定会上奏天子,为汝建庙纪念,你的妻儿,大虞朝给你养了。”
说罢,阿森站起身来,红着眼睛看着身后的李兴泰,“那逆贼马化龙何在?”
李兴泰沉着脸,突然从腰间解下了他的佩刀,把一群锦衣卫高手吓得脑袋直冒汗。
“太子殿下,此乃臣之佩剑,光中九年(1784),臣参与了金积堡之战,逆贼全家被俘。
臣亲手用铁锤砸碎逆贼马化龙十根手指,十根脚趾,随后当着逆贼的面,用此剑将他老母、妻妾、三子、三女、六个孙儿孙女共十七人全部斩断四肢,任其哀嚎而死。
逆贼则由兰州城著名刽子手,凌迟二百余刀方才毙命,金积堡马家八支房,四十九家,共三百二十四人,尽皆坑之。
此剑痛饮逆贼全家鲜血,此后就未启用,今日殿下到此,臣想将此剑献给殿下。”
“好,痛快,真痛快,以德报怨何以报德,就该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