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8章 欧亚草原的主宰(第3页)
感情他不是不知道去苏武城跟流放差不多,而是要撇开关系,这样一来,政策有错,也是他这次辅建议的,是他这次辅黑了心。
但吐槽归吐槽,刘墉可不敢表现出来,反而还要拍马屁,“陛下心系百姓,真乃仁君也! 不过晋省虽然也经历了均田,但百姓中多有不善生产者,失去土地的不少。
陛下若能给他们进入镇军吃皇粮的待遇,恐怕不是没人去,而是抢着去了。”
说完,刘墉还递上一本折子,“陛下,晋省地处汉蒙交汇处,土地贫瘠,历来就有过口、行商的习惯。
前明崇祯时期,确实出了范永斗、王登库等狼心狗肺之辈,但这不代表晋商都是不好的。
如今陛下要开发北地,不使南北差距过大,那么恢复晋商活力,就是最好的选择。
同时,若想把漠南漠北和鲜卑荒原与朝廷拴的更加紧密,晋商的作用不可忽视。
臣又看太子殿下发回的实地调查报告,山西之煤,也关系颇大,是以臣写了这本扶持晋商与开发山西的折子,请陛下御览。”
莫子布点点头,把折子接过来仔细看了起来。
数据详实,见解独到,可取之处不少,晋商也确实需要扶持一下,让他们成为北方商人的旗帜,也可以把这些老西窖存金银弄出来建设家乡。
但同时,莫子布也知道,刘墉意有所指,因为山西巡抚出缺了,最近各方正在激烈争夺。
丞相罗芳柏,举荐了乾隆三十七年进士(1772)广东惠州人张家驹。
武英殿大学士钱大昭举荐了乾隆四十年进士(1775)江苏如皋人戴联奎。
而刘墉属意的,则是乾隆四十三年(1778)的二甲第一名的邵自昌。
三人各持己见,有点下不来台了,而莫子布虽然不怎么管外朝,但那是在一般行政上,这种一省巡抚的任命,决定权还是在他这皇帝手里的。
“万岁,此山西调查报告,多出自邵自昌之手,其人确有大才,坊间污蔑其乃旗人出身,实在居心险恶!”
刘墉有道理愤愤不平,因为这三人中,邵自昌是最合适的,结果不知道谁让人造谣了,说籍贯顺天府大兴县的邵自昌是旗人,这才增加了变数。
“朕知道,邵自昌真要是京城旗人,家里不可能穷成那样,也不可能是二甲第一名,应该是状元。
明日晚些,你让邵自昌就在你家等候,我会派人召他入宫奏对,只要确实有才能,即便做不了山西巡抚,也可以到其他地方施展才能。”
。。。。
打发走了刘墉,莫子布心头升起一种怪异的感觉。
原本他以为,这中枢的权力斗争应该是明面风轻云淡、不着痕迹,暗地里血雨腥风、手段高超。
结果呢,跟最底下没什么区别,都是怒火万丈的吵吵,吵不出结果,就去找皇帝这个家长评理,除了没有满口脏话的人身攻击,真就跟街坊邻里争吵差不多。
这.大明王朝1566那种高级别的政斗,自己这怎么就见不着呢。
是他不会写云在青天水在瓶,还是他手下这些大臣段位太低?
难道,白头鹰那种总统候选人互相对骂的情况,才是政斗的普遍形式?
与莫子布有同样疑问的,是身在大阪的东洋使司总理,太上皇莫天赐。
他看着在他眼前看起来非常乖巧,但背后已经到他这互相告了二十多次状,还在万寿宫外差点打起来的柳生藩藩主柳生俊则和水口藩藩主加藤明陈,就有点想笑。
这俩,就为了汉川省三个庄园的领地,已经吵了快一年了,莫天赐是眼睁睁看着他们的仇,是如何越结越深的。
不过莫天赐不打算做过多的调解,让他们吵一吵,才能更凸显朝廷的重要性嘛。
同时,也才可以让他们再次放松一点对农民的剥削,能够让农民休养生息,多生点孩子出来,继续出去过番占地盘。
“陛下,南洋传来消息,鲁王世子已经到了新港(新加坡),不日就要到唐山了。”
听到内侍报告,莫天赐就是一喜,老三的嫡子,他还没见过呢,听说很是聪慧,有君王之姿。
不过喜悦之情刚从心头升起,莫天赐还没起身,就觉得浑身软乎乎的使不上劲,眼前莫名金星乱舞、天色发暗。
“好,好啊,公泽是要来看看我这祖父了,等看到他,我的心愿就了了。”
莫天赐知道自己身体是有点问题的,因为这种情况,已经出现过了好多次。
这位刚满九十岁的大虞朝太上皇,人生已经快要走到尽头了。
他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等莫子溶的儿子莫公泽前来,好好的看一看,说说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