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0章 他们不死光,我们睡不着啊(第2页)
说完了,莫公泽心里还是有点不舒服,于是又忍不住问了句。
“某一路而来,只见商贸繁荣,百姓安居乐业,未见有任何战火,不知是出了什么事情?”
莫公泽本来是想小小提醒对面,这借口太拙劣了,没想到按察使一脸的严肃,靠近莫公泽两步,小声说道:
“汉川归于国家不过十余年,本省藩主缅王孟云一直是听调不听宣,似乎有不稳之迹象,是以制台大人星夜赶去控制军队了。”
白庙就是原本的卑谬,在伊洛瓦底江中游,这破名字用汉文来解释叫做卑鄙又荒谬,寓意实在是够离谱。
所以正好此城有一座墙体为白色的寺庙,干脆就改成了白庙。
莫公泽没想到是真有事,汉川的形势他也确实不了解,不过作为莫氏家族的一员,莫公泽还是很关心的。
于是他指了指身后跟着骑士说道:“还真有胆大包天之辈,正好小王随行有四百匈奴精骑,若是用得上,还请汪臬台吩咐。”
汪按察使眼神一亮,这匈奴人(匈牙利人)别的不行,骑兵可是老本行了。
而且,制台大人策划许久,正差一个人做见证呢,这鲁王世子不就是最合适的人选嘛。
“殿下拳拳报国之心,下官佩服!”王按察使先是马屁奉上,然后接着说道:
“本来不该劳累殿下,但今日形势确实紧急,那下官就不客气。”
莫公泽暗暗一握拳,他也等半天了,他要证明自己回来真是衣锦还乡,而不是回来要饭的。
这次好好展现一下,免得一路上的官员,还继续把他当成回来要饭的杂种。
“打出鲁藩的大旗,召集所有三卫官兵,准备平乱!”莫公泽用法语大喊一声。
这次他带来的鲁王三卫士兵,大部分是匈奴人,少部分是华人以及一定数量德意志人,他们听到世子的命令,立刻就开始行动。
不过多时,一面象征大虞皇室的白底红日月大旗,就升了起来,周围也立刻响起了一阵惊呼。
在大虞,蓝底金日月大旗是海军的。
红底金日月大旗是陆军的,有时候皇帝也用。
白底红日月大旗则是皇室成员所用,有时候也代表皇太子。
看着随风飘扬的大旗,人群非常自然的围了过来。
莫公泽在马上看见,那些装备了手铳和长匕首的男子纷纷开始奔走相告,那些明显是土人的男女则立刻跪倒,还把头杵到了地上。
“帝国万岁,敢问是哪位宗室到了大光?”
“日月旗相召,可是哪里出了乱贼,在下愿为国效力!”
“一定是缅王,这狗东西一直都不老实,打杀了他!”
“斩佢,斩佢,我等这一天好久了。”“同去!同去!这次一定要砍了孟云的脑袋,不识好歹!”
莫公泽被吓了一大跳,从来没人跟他说过打出这面白底红日月大旗,还有这效果啊!
周围好多装备了武器的汉子都开始自报家门了,甚至远处还在有人过来。
汪按察使也暗叫一声不好,忘了这鲁藩王世子是从欧罗巴洲回来的,不知道这旗帜的真正含义了。
在大虞,象征宗室白底红日月大旗一共就赐了四杆。
一杆在东洋总理,太上皇莫天赐手中。
一杆在西北总理大臣,宁夏郡王李献文那里。
第三杆是流动的,皇帝在北京时就赐给留守南京的莫子潢或者莫子淌,皇帝在南京就赐给北京留守,且皇帝每到一地,就要将赐出的旗帜收回。
而第四杆,也就是最后这一杆,自然就是赐给了鲁王莫子溶的。
这面旗的意义可不寻常,它相当于就是最高级的节钺,有如朕亲临,节制当地文武官员的权力。
而且一般是不动用的,真打出来了,就表示帝国面临威胁,需要征调当地国之勇士参战。
“臣,汉川按察使汪镛,参见殿下!”事已至此,汪按察使也只能下拜,请这位打着白底红日月大旗的王世子下令了。
我草!
豆大的汗珠从莫公泽的脑袋上咻的一下的就滴了下来,相当聪明的他,一下就想到了这旗肯定是大有学问,不该这么快打出来。
一瞬间,莫公泽想了很多,甚至都想到会因为这事,被皇帝五叔叫进宫中大耳刮子猛扇的场景了。
这下好了,妈的,一省按察使都跪在马前了,不知道之后会被传成什么样子。
十七岁的少年,不由得冷汗淋漓。
不过好在他聪明,很快又反应过来了,亲自持旗到按察使汪镛这里,小声说道:
“本世子年轻学浅,请汪臬台带我面见陈制台,共商锄逆大事!”
汪镛这也才长长松了口气,这乌龙整的,还好这鲁藩世子不是个二愣子。
不过这事虽然搞出来了乌龙,但效果却出奇的好,这因为什么呢,还是上次亚齐平乱战害的。
亚齐平乱的时候,董金凤没控制住杀疯了的将士,搞出了大乱子,让本来一年半搞定战事活活打了四年。
这除了董金凤倒霉之外,南洋总理大臣,皇帝小舅子成国公郑淼也被召回京挨了一顿臭骂,以至于现在都还夹着尾巴在南洋当木雕菩萨呢。
而偏偏汉川现在需要一个人做主呃,这是说得好听的,不好听就是,现在急需一个大脑袋顶锅,但郑淼已经不干了,导致缅王孟云之事,一拖再拖。